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金雞齊鳴,三省皆知”,這個被當地侗族同胞稱為“香格里拉”的三省坡,座落于湖南、貴州、廣西三省(區)交界處,這個地跨湖南通道縣、貴州黎平縣、廣西三江縣的大坡主峰海拔1337米,環繞在其周邊的大小侗寨共有10多個,是三省(區)侗族同胞主要聚集地之一。受侗民族文化、傳統習俗影響,這里的侗族同胞不受行政區域限制,一直保持著互通友好往來的關系,這里超過半數的家庭有地跨三省(區)的親戚朋友,平時節日節慶都互相往來,互相慶祝、互相幫助,這種關系從明清時期開始就一直保持到現在。三省坡坡頂有一個日月潭,當地侗族同胞都稱之為“天鵝湖”,該湖由山泉水匯集而成,四周風景秀麗,特別是春天,漫山遍野都是鮮艷的杜鵑花,是集農田灌溉、旅游觀光為一體的避暑休閑佳境,也湘黔桂三省坡接邊地區的一顆璀璨明珠。近年來,黔桂兩省把這個湖開發打造成旅游景點,然而,這一惠民工程確打破了該地區傳承多年的和諧友好關系,群眾對接邊地區山林權屬產生了爭議,導致這個地區近年來關系首次呈現緊張。
住在三省坡坡西的救寨村(又名陽平村)副主任石德高怎么也想不到,一大清早,他家就迎來了一群特殊的貴客,而且這群特殊貴客目的很明確,就是來調查了解三省坡周邊矛盾糾紛情況的。這群貴客分別來自廣西柳州市司法局、三江縣司法局,貴州黔東南州司法局、黎平縣司法局、黎平縣洪州鎮黨委政府的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
“老鄉,打擾您啦,今天我們到這里來,主要是了解您們和廣西三江縣獨峒鄉林略村邊界山林糾紛問題,麻煩您通知村干、寨老、黨員、以及糾紛具體當事人集中一下,我們想詳細了解糾紛情況”。一進家門,廣西柳州市司法局黨組成員焦保革同志對石德高說道。
說句實話,在這個有著40多歲年齡的侗族漢子石德高印象中,直接由兩省(區)接邊市、州、縣、鎮三級政府組成聯合工作組到大山深處來調查了解矛盾糾紛情況尚屬頭次。
半小時后,石德高將相關人員召集齊了,看大家都在自己家中坐落后,石德高忙著將自己的愛人叫來,準備張羅午飯。“老鄉,不麻煩您了,我們工作做完,全部回鎮里吃飯,您現在就坐下來和大家一起討論吧”。剛準備張羅午飯的石德高被貴州黔東州司法局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王勇同志婉言謝絕了。侗族原本是一個非常好客的民族,有客到家里來,不管認不認識,都熱情的接待,現在石德高感覺到有點不好意思了。
工作組細致地聽取了寨老們、當事人、村干近年來雙邊地區糾紛情況陳述,對于群眾反映的情況都一一做了詳細的記錄。

“我們接下來還要多次到你們這里來,我們這次將糾紛排查情況帶回,馬上向柳州市、黔東南州、三江縣、黎平縣的黨委政府詳細的報告,下步將再次組成工作組來具體化解糾紛,你們的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的。”工作組在聽取群眾反映后,現場向群眾表態。
“其實我們這邊和廣西那邊在清乾隆初年,由石金元領導的南江、苗江侗族同胞起義,就是以三省坡為大本營的,從那時候我們起,我們就是一家人。這次你們成立的這個組織更是親上加親啊,我們非常支持政府的這一做法,你們就是我們這個地區侗族同胞的和諧使者啊!”在得知湖南、貴州、廣西下步將在三省坡成立“湘黔桂環三省坡地區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專門幫助化解三省(區)三省坡接邊地區各類糾紛事情后,寨老們都非常高興。
“各位父老鄉親們,我們確實要趕回黎平開會,下午就把你們反饋的問題向縣政府詳細匯報,我們就不再打擾了,下次還要多次打擾你們呢”。中午12點,工作組再三婉謝石德高和寨老們要求留下來吃飯的要求,和寨老群眾告別踏上回程。(楊通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