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近日,錦屏縣一年一度“立夏歌節”在大同鄉平陽村舉行,組委會傳來喜訊,歌節當天免費為來自湘黔邊界黎平、劍河縣、天柱縣、靖州縣等縣侗歌愛好者提供就餐,接待180桌,吸引3000多名侗歌愛好者相聚亮江河畔,他們不自覺地、自由組合形成了295個歌堂,高歌歡唱,使杉鄉下的侗寨里沉浸在歌聲里,呈現了立夏節濃濃的民族文化氛圍。
在平陽村對面亮江河灘上,來自四村八寨的群眾和周邊的游客聚集匯成一股巨大的人流,把整個歌場圍得嚴嚴實實,10來個侗歌愛好者圍成一圈,相視而坐,自由組合,男女對唱,多則更是20多人圍成一堂,高歌歡唱,以樸實語言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節日里男女中老侗歌愛好者身穿盛裝,以歌傳情,以歌會友,歡度立夏節的來到。歌節現場,歡歌聲和人群的喜慶聲交織在一起,一時間人如海、歌如潮,把歌節涌向一個又一個高潮,讓錦屏的立夏格外顯得具有濃厚民族文化氣息,同時讓人們大開眼界。
據平陽村王德培主任介紹,這次立夏歌節收到各級部門和民間個人捐款共約3萬元,全部投入歌節運作,同時為各地侗歌愛好者提供免費就餐和一定的歌堂費,得到當地群眾的認可和各地少數民族文化愛好者的美評,然而每一年或三年舉辦的“立夏歌節” 歌場選址何方,歌場建設費用成為組委會班子成員迫在眉睫的問題,也是最為讓人頭痛的難題,如何通過“綠色平臺”更快盡早申請到民間文化項目,讓歌場著陸,文化有場所,是大同村和平陽村兩個現建制村村干最想為群眾努力的一件最大實事,干得怎么樣最后又是怎么樣,王德培和他的領導班子團隊隨扛著重擔,但卻顯得更有信心。
今年,為進一步繁榮農村廣大群眾的生活文化,錦屏縣大同鄉舉辦立夏歌節,利用“杉鄉好聲音”平臺,弘揚社會正能量,傾力打造侗族群眾喜聞樂見特色的民族文化,進一步傳承獨特地方歌節文化。(姜巨標)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