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最近,黔東南黃平縣紙房鄉天馬村的一位曾經是困難戶的76歲老農在接受筆者訪談時,他連續發出3句感慨的話說:“現在的政策老實好哇!能看到這樣的日子,這輩子值得!” 像這位歷經兩個朝代的老農發自內心對黨的政策惠民的感激,在紙房鄉千戶萬眾中已經成為普遍的事實。這得益于該鄉實施“民生工程”以來喜人結果。
近些年來,黃平縣紙房鄉黨委和政府一班人馬按照上級富民政策精神,積極在醫療衛生、文化建設、農村低保、計劃生育等社會管理上,積極把“民生工程”實施工作擺放在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地位,使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一是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步入了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化,群眾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全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保持在95%以上,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公共文化建設取得新的突破。截止2015年上半年,全鄉行政村已實現了100%的通電話和通寬帶,100%的自然村和交通沿線手機信號完成了全覆蓋,基本建成了村村有“農家書屋”和群眾活動室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三是認真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和臨時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全鄉達到了全覆蓋。社會保障和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后,還完成了流浪乞討人員村級救助點、鄉救助站建設,使本鄉受災和生活困難群眾以及社會弱勢群體得到了及時救濟;四是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得到鞏固,育齡夫婦低生育水平趨勢已經形成,鄉村實現了人口與經濟的和諧穩定發展;五是安全生產和社會維穩力度得到有力加強,全鄉在常態化開展道路交通檢查和場天交通檢查的同時,每月按時召開會議周密安排,層層簽訂道路交通、食品衛生、農村消防等責任狀,切實將任務目標、工作職責落實到人。依法治鄉、依法行政使群眾的安全感得到了提高,如2015年上半年全鄉共發生各種矛盾糾份11起,成功調解11起,調解成功率達100%。(廖尚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