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2014年以來,黃平縣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加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結合點,注重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狠抓精準扶貧工作。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爭取財政扶貧資金2238.64萬元,實施藍莓、核桃等系列扶貧產業。加強縣鄉兩級扶貧隊伍建設,推進“321”精準扶貧機制,全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58萬人,野洞河鎮實現“減貧摘帽”目標任務,貧困人口發生率下降幅度為7.4%。
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5012人。新增城鎮就業3589人,“3個15萬元”政策帶動就業1200余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內,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達到20647元和5806元。
社會事業同步發展。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成農村中小學生食堂及宿舍2.36萬平方米,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餐覆蓋4.52萬學生,中職在校學生達2400余人,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85%,高中毛入學鋁87%。加快發展養老事業,重安中心敬老院實現五保老人正常入住,新州、舊州等鄉鎮敬老院及縣殘疾人托養中心建設有序推進。新農合住院報銷比例逐步提高,新農合覆蓋面持續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32.3萬人,參保率達98.63%。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擴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該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各類保險22.9萬人。全年累計發放城市低保金1.44萬人次354.81萬元,農村低保金77.26萬人次8660.7萬元。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1348套,建成生態移民房260套,改造農村危房4500戶。(孫興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