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一年接多檔節目 崔永元不務正業?
去年12月17日,崔永元在微博上宣布:“本人已正式在中國傳媒大學任教。感謝中央電視臺各位同人的悉心培養和理解。主持是老人,教書是新手,從零開始,不恥下問。”他還回復網友稱:“第一堂課學生們就講了半堂,提問很尖銳。”
再也不憂郁的崔老師,還給師弟師妹們上了一堂《口述歷史研究》課。不過,由于崔老師人氣過于高漲,上課地點也多次調整,先是普通教室,后調整到能夠容納400人的報告廳,開講前15分鐘,再次調整到有上下兩層座位的1500人報告廳,就這樣,還有不少學子或站在過道,或席地而坐。
不過,崔永元在離開央視來到中國傳媒大學工作的一年多里,還先后參與了《成語英雄》、《我知道》、《我不是明星》等數檔綜藝節目的錄制。這一系列的活動也讓網友質疑:崔永元如此頻繁現身電視節目,還有時間教書育人嗎?
崔教授回應:沒教師證教不了書
對于網友的質疑,16日崔永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自嘲道:自己因為沒有教師證所以教不了書,只能跑場。
隨后,崔永元還調侃希望大家幫他呼吁一下,“我確實很愿意教書,你們記者幫我呼吁呼吁,好多有教師證的還不如我呢。”他還透露,“我其實一直帶研究生,因為外界的質疑都不好帶了”。而對于跑場為撈金的說法,崔永元也否認稱自己不看重金錢,對物質沒有要求,一碗面條足矣。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從業人員教師的許可證。
沒有教師資格證,就不能上課?17日,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到一位中國傳媒大學的老師,對方告訴記者,“崔永元現在的職稱是教授,今年7月份就公示了,他也有上過課,上的是口述歷史公開課。不過,他有沒有教師資格證,這個我倒沒注意。可能沒有教師資格證,就不能長期、常態上課吧,具體情況不是很了解。”
這些“央視名嘴”教書咋樣?
李詠:公開課、講座一個都不少
崔教授的“實話實說”,也引起了網友對數位離開央視的名嘴們的關注。曾擔任《幸運52》、《非常6+1》、《夢想中國》、《詠樂匯》等節目主持,并曾多次主持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原中央電視臺名嘴李詠,自去年3月20日將人事檔案轉入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后,就一直被網友關注。
可是,回到母校任教的李詠,除了跟妻子哈文一起給學生做了場講座,也沒有放下手中的主持事業。就在大家質疑李詠會不會上課時,今年6月14日,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學院的官網上,出現了一則《李詠老師的綜藝實踐課》的校內新聞。
一個月后,李詠的個人簡介也出現在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官網上,稱其“現任綜藝主持系教師。”
張紹剛:今年被評為“校級教學名師”
而另一位大眾熟知的名嘴張紹剛,也是中國傳媒大學的老師。去年6月7日,在中傳舉行的“半夏文藝晚會”上,張紹剛宣布將退出主持界,“我從6月30日開始不再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從此以后,第一好好教書,第二相妻教子。感謝各位支持,下學期課堂見!”
其實,從1997年在北京廣播學院電視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前身)紀錄片導演專業研究生畢業并留校任教起,張紹剛在中國傳媒大學已經任教 17年。點開在中傳官網的師資隊伍教學名師一欄中,他的名字赫然在列,專業技術職務是副教授。從2003年起擔任碩士生導師至今的張紹剛,2014年被評為“校級教學名師”。
在一次節目訪談中,張紹剛直言當教師這么長時間從沒想過換工作,甚至告訴主持人,如果問他什么絕對是不能放棄的,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教師這個職業。
張紹剛稱自己特別享受給學生講課的過程:“電視的觀眾呢,我也不知道他是誰,我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或怎么想,但是學生不一樣,在和學生交流的過程當中,你能夠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的成長。”記者 荀超
這個教授也被質疑
周嘯天成都開講座再談質疑
“面對惡評不回應省點口水養牙齒”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 張杰)10月17日下午,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川大教授詩人周嘯天,做客成都市文聯,開展了一堂名為“古典詩詞藝術”的講座。周嘯天運用《詩經》、蘇東坡詩詞等經典詩句,結合自己多年的古典詩詞創作經驗,談了如何創作、鑒賞古典詩詞的一些方法。同時,他還回應自己的詩句在網上遭受的一些質疑。
對于有讀者認為他的詩句“羅布泊里放炮仗”、“不蒸饅頭爭口氣”過于口語化的批評,周嘯天說,“口語化本身并沒有錯,寫詩除了用典,還要善于從民間口語中學習。我自己對我這兩句詩,是有信心的,我不認為這兩句詩差。”周嘯天還提到,面對一些對他不客氣的批評,自己選擇低調應對、不回應,“民間俗語說得好,‘省點口水養牙齒’。”
在講座中,周嘯天妙語連珠,他稱一首詩里一定要至少有一個佳句,“也就是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也叫詩眼。一個好的句子好比一顆種子,它在一首詩里可以生長起來:長莖、散葉、開花、結果。”周嘯天還提到,寫作詩歌還必須要有一種創造性沖動,“也可以說是一種想要寫出好句子的好心情。我想,如果一個詩人沒有這種寫詩的好心情,那是很難寫出好詩的。”記者 荀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