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不久前,長春某居民小區物業公司以安裝地鎖的方式阻止很多大媽跳廣場舞,從在網上流傳甚廣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密布的地鎖不僅趕走了大媽,更讓原本供居民休閑使用的空地成為障礙林立的“雷區”。幾年來,人們見慣了各種對抗廣場舞的暴力手段,諸如潑糞、槍擊、狗咬、高音炮……現在,又出現了地鎖。
這樣一塊怪異的場地存在,普通居民與廣場舞大媽之間的矛盾沖突更加凸顯。可怎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種矛盾呢?“綠色廣場舞”的概念可行嗎?
記者近日在青島舉行的2014年全國全民健身操舞大賽總決賽上采訪了多位廣場舞愛好者,對于廣場舞目前存在的社會爭議,這些愛好者幾乎一致認為,缺少活動場地是導致廣場舞擾民矛盾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同時也認為,理解、尊重和包容要比暴力阻止和強硬對抗的方式更能有效地解決廣場舞擾民的問題。
64歲的張依群來自江西萍鄉,去年5月,受一位跳廣場舞的老同學影響,張依群加入到廣場舞大軍中。
“在市中心,有一個很大的秋收起義廣場,我們都在那兒跳。”張依群表示,但隨著像她這樣的“新人”不斷增加,萍鄉的秋收起義廣場已經越來越擁擠。
有時,張依群也會與隊友找新的場地,“我們也找過居民小區附近的小廣場或是空地,一定找比較偏僻一些的,以盡量不對其他居民產生干擾。”但這樣的場地一是比較小,二是很難做到完全不擾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家門前天天有人在跳舞,我可能也會覺得不方便。”張依群表示,跳廣場舞最好的地點還是像秋收起義廣場這樣和居民區有一定距離的大型公共廣場,可是,這樣的場地實在太少。
唐東平就是張依群的那位老同學,她跳廣場舞已經有好幾年,“懷念以前人少的時候。”唐東平表示,以前在秋收起義廣場上,各支廣場舞隊都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各自相安無事。現在,因為跳廣場舞的人越來越多,有時也會發生場地糾紛,好在多數情況下,大家都能協商解決場地問題。
但在公共健身場地供需矛盾更為突出的大城市,健身群體之間爆發搶占地盤的沖突已經不是偶然現象。
今年8月28日,上海媒體就爆出,上海魯迅公園在經過一年多的閉園改造后于當天凌晨5點重新開園,公園里新辟出的一塊健身場地出現了跳舞的、打拳的健身者混雜在一起的場景,為了搶占一塊健身場地,大媽、大叔各不相讓。一位健身者表示,如果當天不能搶占到一塊地盤,以后就只能“打游擊”了。
大媽對跳廣場舞的場地要求并不高。貴州民族大學教職工民族健身操舞隊領隊張希媛向記者表示,不管是專門的體育場館還是小廣場、小空地,都可以成為跳廣場舞的場地,“我們作為高校的廣場舞隊,場地條件要比小區居民好很多。畢竟,大學里找一塊活動場地還是比較容易的,而且,大學在建設時都有規劃,體育場地與學生的宿舍區、教學區肯定是有一定距離的,基本不存在擾民問題。”
也正是由于廣場舞對場地條件的要求不高,在公共健身場地嚴重缺乏的情況下,大媽才會將目光鎖定在居民小區附近甚至是小區內的空地上。
近幾年不斷爆出的廣場舞擾民事件,多數都與大媽以居民小區周邊和小區內的空地為活動場地有關。就像建設一所大學時會考慮到學生的宿舍區、教學區、體育活動區一樣,張希媛表示,“如果城市建設規劃時充分考慮到群眾性公共體育場地的建設,在新建居民小區時配建社區體育場館,廣場舞擾民的問題實際上是可以解決的”。
但無論能夠找到什么樣的場地和面對何種暴力威脅,都無法阻止大媽對廣場舞的需求。這種需求實際上正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老百姓健康意識提高、對生活質量有更高要求的體現。北京體育大學校長、中國健美操協會主席楊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廣場舞也是健身操舞的一種,健身操舞老少皆宜,對參與者基本沒有運動技能的要求,開展活動時對器材、場地的要求也很低。健身操舞簡單易學,又能滿足老百姓的健身要求,近幾年在國內的發展速度迅猛并不讓人驚訝。
說到自己跳廣場舞一年多來的體會,張依群喜笑顏開,“我之前有高血壓、心臟病,身體狀況比現在差太多了。”張依群還比畫著做了一個下蹲動作,“就是這個動作,我一年多前都做不了。”
“那時感覺自己老了,不只是身體老了,連精神也老了,打打麻將就把一天打發過去了。”張依群表示,“但在跳廣場舞之后,我覺得自己年輕了,身體變得更好了,血壓降下來了,心臟病的癥狀也減輕了。你看我現在,還像是64歲嗎?”
看著張依群一年多的變化,家里人當然對其跳廣場舞舉雙手贊成,“你說我們這些大媽,如果不跳廣場舞,聚在一起還能干嘛?打麻將,嚼舌根,那樣的生活有何意義?”
就像一年多以前,張依群無比羨慕自己跳廣場舞的老同學唐東平活得很年輕、很精彩一樣,現在,她身邊也有很多同齡的大媽對張依群的生活狀態稱羨不已,其中一些人已經對加入廣場舞躍躍欲試。可以想象,在中國,還有很多期待生活狀態更加健康、年輕的大媽,廣場舞的隊伍只會繼續壯大。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會加入到健身操舞的大軍中,已經在青島舉辦兩屆的全國全民健身操舞大賽總決賽,就打破了在體育館內辦賽的傳統模式,而是將賽場放在了開放的廣場,走近了廣大市民,“從對市民的影響來說,我們也希望讓更多人看到規范的健身操舞,可以一邊看、一邊學、一邊參與。”中國健美操協會副秘書長王佑平向記者表示,以規范去引領不規范,有助于讓仍處于自發狀態的廣場舞逐步健全制度。像上海走出的“綠色廣場舞”這條路就有可能成為各地廣場舞發展的最終選擇。
對于廣場舞的爭議,在楊樺看來,無論是熱衷于廣場舞的大媽,還是反對廣場舞的居民,都沒有錯。他認為,要解決廣場舞的擾民矛盾,也不可能單純依靠大媽和居民憑借個體的力量去完成,“需要政府進行合理規劃,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公共健身場地。”楊樺表示,大媽們還需要逐步改變自發跳廣場舞的狀態,應當有相應的組織、協會進行引領,讓這項運動更加科學、和諧地發展下去。記者 慈鑫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