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你當時打完動員劑后什么感受?”“腰部有些酸脹,但沒關系,等采集完造血干細胞,酸脹感就消失了。”
昨日上午10時25分,在同濟血液科的采髓室內,正在進行二次捐獻的襄陽“的哥”杜前委靜靜躺在病床上,來自宜昌的警犬訓導員朱茴一邊關切地詢問,一邊忍不住了解捐髓的相關事宜,因為等采集完杜前委的淋巴細胞后,醫生就會接著采集他的造血干細胞。
杜前委和朱茴,兩個人原本并不認識,卻因為同一個愿望在武漢相識:挽救他人的生命。
為幫患者省錢約好同天捐獻
昨天一大早,來自襄陽市襄陽公交總公司出租車分公司的的哥杜前委就來到武漢同濟醫院血液科,抽取能增強抵抗能力的淋巴細胞,救助兩年前自己曾救過一次的蘇州大哥。就在當天,宜昌市夷陵區公安分局的警犬訓導員朱茴也在該醫院捐髓。兩人救助的患者,都在蘇州同一家醫院住院。朱茴要救的是一位23歲的白血病女孩。“的哥”杜前委原本計劃是9月2日捐獻。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工作人員表示,捐獻所需費用由患者支付。為了幫患者省錢,在與醫院溝通,考慮患者病情的情況下,決定將杜前委的捐獻時間提前。
昨日下午,從杜前委血液里分離的150毫升淋巴細胞,以及朱茴捐獻的250毫升造血干細胞,乘坐飛馳的動車,抵達蘇州同一家醫院。
兩位捐獻大哥都是“獻血王”
記者了解到,杜前委和朱茴都堅持獻血十幾年。
今年37歲的杜前委,1996年開始無償獻血。當時,他在襄陽市看到無償獻血的宣傳,回家了解后,覺得對身體沒啥影響,便萌生了獻血念頭。自從第一次獻血后,他從此“一發不可收拾”。19年來,杜前委已無償獻血67次,總量達48800毫升,相當于一個人全身血量的10倍。除了自己獻血,他還到處宣傳“獻血是件愛人愛己的事”,在他的現身說法下,他的姐姐、姐夫和表姐,也加入獻血隊伍。
警犬訓導員朱茴雖然是80后,也已經獻血十來年。1999年他從警校畢業后實習時,就開始獻血。他的妻子鄧在莉,也獻血有七八次。
記者從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了解到,很多捐髓者都堅持獻血。因此,兩個捐獻者都是“獻血王”,是巧合,也是意料之中。
襄陽的哥杜前委
曾因捐髓錯過親人最后一面
記者了解得知,襄陽“的哥”杜前委是湖北二次捐獻第六人。所謂二次捐獻,即是在捐過一次造血干細胞(俗稱“捐髓”)后,由于患者病情反復,捐獻者再次向同一受體捐獻造血干細胞或是淋巴細胞。
2009年獻血時,杜前委成為中華骨髓庫的志愿者。2012年,他和蘇州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在武漢同濟醫院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懸液。就在采集造血干細胞的頭一天,與他感情深厚的姐夫離世,他因捐髓未能趕回去看最后一眼,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今年8月6日的晚上,杜前委接到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工作人員的電話,得知兩年前救助的那位蘇州大哥病情出現反復,急需淋巴細胞救命。他當即回復骨髓庫工作人員:“你說咋辦,我就咋辦。”
據了解,兩次捐獻,他都是獨自一人來到武漢,沒有家人陪伴,因為“多一個人的開銷,患者就要多花錢”。
宜昌警犬訓導員朱茴
瞞著父母來漢捐髓
昨日上午11時20分,杜前委捐獻結束后,朱茴進入采髓室。下午2時25分,250毫升造血干細胞成功采集完畢。據介紹,今天上午,朱茴將在同濟醫院再次捐髓。“你是警犬訓導員?”昨日,得知朱茴的身份,不少人頗為好奇。2008年,當地警方招募警犬訓導員,一直對動物頗感興趣的朱茴立即報名參加,并最終通過考核。6年來,他參與了多起重大案件的偵破工作,和警犬“奧震”一起立下了赫赫戰功。
2009年房縣發生“7·9”命案,犯罪嫌疑人殺害了房縣信訪局長之女后,逃亡于深山之中。8對訓導員和警犬趕赴房縣追捕犯罪嫌疑人,朱茴和“奧震”也受命其中。在克服氣候環境等不利因素條件下,經過長達數天的大面積搜索,警方通過警犬,發現了犯罪嫌疑人的足跡,最終搜索到已畏罪自殺的犯罪嫌疑人尸體。“我23日來武漢打動員劑,快一周沒看到‘奧震’了,還真想它。”朱茴告訴記者,此次來武漢沒告訴爸媽,“他們肯定會同意,但爸媽畢竟年紀大了,不想他們擔心,所以回去后再告訴他們”。
■ 支持
朱茴妻子:我也要加入骨髓庫
朱茴的妻子鄧在莉一直陪伴在他的身旁。“我要感謝我的妻子。在我同意捐贈后,她全力地支持我,照顧我。”朱茴談起妻子,言語中還有些許愧疚。原來,由于工作忙碌,兩年前兒子出生后,幾乎都是鄧在莉一個人在帶。“聽說受捐者是個優秀的一個女孩子,家里人把她養大,多么不容易。換作是我,有這個救人的機會,我也會毫不猶豫地答應。”當記者詢問鄧在莉對丈夫捐髓的態度時,她如此回答。
鄧在莉稱,在得知丈夫配型成功后,她才知道丈夫加入了骨髓庫。夫妻倆已經說好,等回宜昌,她也去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志愿者。
■ 感恩
受捐女孩:謝謝哥哥給我新生
哥哥:
你好!當我知道你愿意為我捐獻干細胞的那一刻開始,就覺得自己有很多話想對你說,但提起筆來的時候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從小到大,我一直是順風順水,當5月26日那天得到化驗報告時,我和爸爸媽媽瞬間被推向痛苦和無助的深淵。經歷了兩次的化療,我與病魔開展了頑強的斗爭。盡管上蒼給了這樣的安排,讓我遭遇了如此的不幸,但萬幸的是上蒼讓我遇到了好心的你。
我們素不相識,但因為有你,我有了新生的機會。以前聽到“大恩不言謝”這句話時常覺得不理解,如今越發體會到不是“不言謝”,而是光“謝謝”兩字無法表達我所有的情感。因為有你的幫助,我一定能闖過這一關,以后用我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回饋社會,把你的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這是醫生轉交給朱茴的一封感謝信,是受捐女孩親筆寫的。看到女孩的信,朱茴很激動,同時心情也很沉重。他請醫生帶話給受捐女孩,一定要堅強,一定要有信心好好活下去,這樣才能實現諾言:傳遞愛心。(楚天金報訊 記者 于麗娟 周壽江 通訊員 章晟 陳璐 鄒影潔)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