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這幾天,一本剛剛出版的《慈溪方言》,吸引了眾多新老慈溪人的目光,讓人耳目一新。菜場、社區、學校,還有一些企業都在搶著訂購。
這是新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浙江省方言類出版物,而這本書的作者,是慈溪當地一戶普通農家。不少慈溪人說,這本書堪稱“慈溪的百科全書”。
這背后有什么樣的故事呢?昨天,記者找到了出書的這戶家庭。
孫氏族人聚會
一句慈溪方言贏得全場掌聲
父親孫永苗,今年56歲。翻開書就能看到勒口上標著,他與他的女兒孫俊、兒子孫挺是這本書的主編,他的愛人則是這本書的顧問之一。
最早提出搜集方言想法的,就是老孫。
從少年時代開始,老孫對文字就懷有濃厚的興趣,而對方言的系統整理起源于一次南京之行。
2007年,他去南京參加中華孫氏歷史研討會。當時主辦方別出心裁地要求,每個參會的人都要說一句能反映家鄉精神風貌的話。老孫當時不假思索就援引了一句慈溪老話“前半夜忖忖自家,后半夜忖忖人家”,寓意“換位思考”。
短短的一句話,頓時贏得了全場的掌聲。回來后,老孫一直在想:一句方言,就能折服這么多人,太不可思議了。如果能把千百年來老祖宗傳下的方言都整理出來,那肯定是件有意義的事。
早在2002年,他就已經開始著手收集方言,而系統整理則是從這時候才開始。
搜集方言是個浩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時刻留意,處處在心。在家里,無論飯桌上還是電話機旁或是床頭柜上,都會擺著紙筆。吃飯聊天時,偶有所得,立刻動筆記錄下來;打電話時聽到對方說的方言,馬上寫下來;半夜里睡眠中突然想起一個詞,也會馬上開燈寫下來,唯恐第二天醒來遺忘,可謂廢寢忘食。
蒲松齡寫《聊齋志異》時,經常會在村口路邊設一桌幾凳,管茶管酒,唯一條件就是要留一個故事。而老孫則是另辟蹊徑,找人多的地方去聽。包括廟宇、佛堂、教堂、公園,甚至麻將房,都常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他每次都是揣著一個小本子,靜聽默記。久而久之,有些人看他只是記,不說話也沒什么表情,不少人以為他是“傻子”。
慈溪方言
分三個片區
只因老孫走南闖北做手工業,幾乎踏遍慈溪的每一寸土地,故而對慈溪方言的積累極為豐富,也為他日后的搜集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收集中,老孫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古代慈溪包括現在余姚、慈溪、鎮海三縣北部,所以稱為古三北。余姚與慈溪北部以漾塘分界,雖然僅一塘之隔,語言卻屬于兩個區片,東部屬于甬江小片,西部屬于臨紹小片,東片口音偏軟,咬音有明代鄞縣的特色。西片偏硬,接近紹興口音。另外,還發現了觀城北門一帶有一個語言特區,仍然保留了明代觀海衛駐軍(福建福寧衛)后裔的燕語。而老孫一家所在的橫河、滸山一帶屬于西片,故《慈溪方言》以滸山語系為主。
“很多方言,大家只會說,不會寫。而我們這次,做了字形、音譯上的整理。很多生僻字開始寫不出來,我們就從《辭海》、《漢語大字典》、浙東各地的縣志里去找。”本書第一主編孫俊如是說。
20多萬字的方言收集完畢,怎么編排成了問題。一家人考慮再三,最終選擇按照韻母來分類排布。“讀者閱讀本書之前,最好先讀懂語音語法部分的聲母表和韻母表。這兩張表格借鑒了《慈溪縣志》中約定俗成的聲母、韻母標注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內容的增刪與修改。讀懂了這兩張表格,所有讀音的問題就迎刃而解。”孫俊告訴記者。
新華出版社曾想放棄
最終因感動而出版
“我國的方言研究工作,在語音方面成績最為突出;在詞匯方面,雖有大量的調查成果出版,但研究相當薄弱,連功能較強、利于研究者使用的方言詞匯數據庫也還未建立起來。而為他們全家人感動的,還有這本書的出版單位新華出版社。
“你這里面上百個生僻字,軟件的詞庫里沒有,里面的字,新華字典也找不到……”新華出版社作為全國知名的出版社,第一次看到這樣內容的稿件,有著20多年出版經驗的編輯慶春雁老師,也幾乎傻了眼。
“我們一度要放棄,但他們一家人很執著,不放棄一絲希望,一直讓我們幫忙找排版單位,全家人也都在做這個工作,我特別敬重他們,特別感動。”慶老師說,看到這本書內容,發現他們參考了很多資料,非常用心。
找了三家單位,最終出版社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能做排版的單位,光排版就花了幾個月。導入字庫等難題,排版單位是在老孫在南京讀博的兒子孫挺的引導下解決的。
慶老師說,像這樣以個人、家庭的名義出版方言類內容的,全國來說都很少。“方言,是中國文化的傳承,個人這么執著做這件事,又不是大款,只是普通人家,你說能不感動嘛……”
《慈溪方言》首印3000冊
讓更多人開始關注慈溪方言
昨天,記者看到了這本剛剛面世的《慈溪方言》,首印有3000冊。而在現場,聽到書出了,不少街坊、學校慕名購買。
各地方言都有其地域性的特色,而老孫說,慈溪話最大的特色,就是詞匯量豐富。一些詞匯,是慈溪獨有的表述方式。比如“生病”,他們會說“有行擋”、“難過”等。
而這本書目前收集的上萬個詞匯,囊括了慈溪千百年來在自然科學、風俗習慣、世事人情等方面的精華,詞匯形象生動,富有哲理。
孫俊給記者舉了幾個例子:比如【六十六塊頭】,這是慈溪的一個風俗,父母到了六十六虛歲時,做女兒的要買肉切成六十六塊,煮熟后送給父母,意六六大順,吃了會健康長壽。
還有反映自然科學的:【睏睏冬至夜,嬉嬉夏至日】冬至夜最長,夏至日白天最長。
【六月蓋被,有谷嘸米】六月是水稻灌漿長實的時候,此時天氣涼,水稻產量會受嚴重影響。
“我女兒80后,讀小學的時候,學校大力推廣普通話,如今這些00后,幼兒園起就開始要兼修方言了。而現在從70后開始,很多地道的方言都不會說了。”老孫說,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更多人開始關注慈溪方言,傳承慈溪的歷史文明。(本報記者 鄒洪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