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防城港告急!19日7時10分前后,“威馬遜”在此登陸,中心風力達15級。
欽州告急!臺風所到之處一片狼藉,大量樹木和廣告牌倒下,沿海漁業遭受毀滅性打擊。
400多萬人受災,10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38億元……“威馬遜”所到之處滿目瘡痍,損失慘重。面對這40年一遇的臺風大考,廣西上下科學預判,沉著應對,廣大干部群眾在狂風暴雨中守衛了家園。
科學預判 超前部署
臺風到來前7天就向沿海三市發布預警;應急響應不斷升級,廣播、電視滾動播放臺風信息;自治區領導反復會商、布置、動員……面對40年一遇的超強臺風,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密切關注臺風動向,全面布置防御措施。
“如果不是村干部提前通知,我們一家三口可能都沒命了。”北海市銀海區銀灘鎮曲灣村村民陳家全說,臺風來臨前的傍晚,村干部動員所有人員收拾好房屋,帶上貴重物品,撤離到附近安全地帶。
曲灣村只是北海市的一個縮影。“威馬遜”過境前,北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做到汛情100%通知到位、船只100%回港、船上和近海作業人員100%上岸、危險區域群眾100%撤離。
在欽州、防城港、崇左等可能受影響區域,一項項部署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正是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科學預判、強力部署下,廣西各地迅速行動起來,才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
奔赴一線 靠前指揮
自治區、市和縣各級主要領導趕赴指揮部,指揮搶險救災;自治區共派出13個工作組,到一線督促檢查……廣西各級干部奔赴一線,靠前指揮,成了受災群眾的“主心骨”。
19日7時10分左右,“威馬遜”在廣西登陸。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一早就來到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工作;20日,又趕赴受災嚴重的地區查看災情,并承諾政府將為養殖戶提供幫助。
由于各地積極響應,應對及時、主動、有力,廣西9市54縣共轉移受災群眾32萬人,廣大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恢復生產 重建家園
自治區政府先后調撥6億多元支持災區重建;廣西19家財產保險公司6000多人分赴各災區開展勘查理賠……災情發生后,廣大受災群眾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的大力支援。
“如果不是鄧強帶頭,我們肯定也放棄了。”25日上午,在防城港市港口區光坡鎮紅沙村外海面上,在臺風中損失巨大的養殖戶楊冬梅說。
楊冬梅口中的鄧強是這片“萬畝漁場”的養殖帶頭人,也是防城港第一個“海上黨支部”的支部書記。過去20年間,他帶領群眾通過海水養殖走上致富路。
在臺風中,“萬畝漁場”幾乎全軍覆沒,但遭受巨大打擊的鄧強再次擔起帶領養殖戶開展災后重建和“二次創業”重任。
臺風遠去,留下滿目瘡痍,但是壯鄉人沒有被臺風摧垮。在廣西北部灣,各級干部正幫著受災漁民處理蝦塘,在傷痕累累的海邊,開始新的生活。(記者王軍偉、向志強、管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