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一名乘客家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在祈福室內痛哭
失聯家屬委員會成員:一些家屬情緒逐漸平復,但也有部分家屬心理開始封閉,堅信親人還活著
家屬今天凌晨在麗都舉行守夜祈福儀式
有些家屬的訴求我們滿足不了,比如有家屬提出來應該派人到馬來西亞的檳城去找那個流傳已久的nanming機場。
美國的一個空難聯盟組織建議,部分家屬可以回老家去等待消息,但我們不敢去勸說,家屬呆在北京可能覺得壓力會減少很多。
每一家人都有自己難以訴說的痛苦。有個老人在麗都呆了30天,家里的田地沒有人種,雖然馬航給了31000元的救助金,但春播期間又要買化肥、種子……現在他連電話費都交不起。
馬航MH370失聯整整一個月了,飛機還沒有下落。在北京麗都飯店,失聯乘客的家屬們也經受了整整一個月的煎熬。
今日凌晨0時44分,239支蠟燭點燃,在麗都飯店,家屬們聚集在一起為MH370航班機組人員和所有乘客守夜祈福。
4月7日下午,王智和失聯乘客家屬委員會其他成員召開了一下午會,主題是為失聯乘客守夜祈福。從制定幻燈片到布置會場,他們仔細敲定每一個細節。
此前一天,是失聯乘客家屬體檢的日子,王智沒有選擇去體檢,而是接受了多家媒體記者的采訪。
王智的母親去馬來西亞旅游,3月8日乘坐了MH370航班,王智因此不幸成為154名中國籍失聯乘客家屬之一。
自從家委員成立以來,王智扮演著發言人的角色。
“沒有人告訴我應該出來面對媒體,我自己主動站出來了。”
“我們都有一個疑問,家屬們都覺得失聯發生得太蹊蹺了,有各種可能性。”
“我知道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我也不知道家委會能走多遠,但只求無愧于心就好了。”王智說。
“不相信家里支柱沒了”
東方早報:現在的家屬心理狀態如何?
王智:在我看來,家屬的心理狀態出現了兩極分化,一部分家屬情緒逐漸開始平復,也有部分家屬心理開始封閉。
東方早報:平復的家屬是不是已經接受了飛機失聯的現實?
王智:我個人早已感覺到親人生還的可能性極其微小,甚至說已經不可能生還,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但又抱有一絲希望。
前一天晚上,我們幾個人還在討論一個細節。飛機上有3噸山竹,山竹遇水會不會漂浮起來?如果能漂浮起來,那將會是很大的一片。就是這么矛盾。
東方早報:那些心理開始封閉的家屬表現是什么?
王智:我不敢跟他們提飛機上的人沒有生還的可能,他們外表看起來很冷靜,質疑一切信息,但內心堅信飛機上的乘客還活著。
東方早報:心理開始封閉的家屬,都是什么樣的群體?
王智:主要是一些老人和失聯乘客的妻子。平時失聯乘客對于他們家庭來說是唯一支柱。如果家里支柱沒了,他們不知道該怎么生活下去,最美好的愿望就是寄希望于乘客還都活著。
東方早報:為什么你覺得親人生還的可能性極其微小?
王智:飛機上有200多人,如果真的有人還活著,早就有一些信息出來了,現在互聯網和通信這么發達。
“憤怒因沒有合理解釋”
東方早報:現在有一些外國媒體甚至馬來西亞政府稱,中方家屬在給馬來西亞政府施壓,這種做法對調查不利。
王智:我覺得這高估了中方家屬,我們家屬怎么可能干涉到馬來西亞政府的調查,馬政府針對失聯事件的調查并沒有對家屬公布,他們一直對家屬稱,調查遵循國際公約開展,調查結果結束以后才會對公眾公布。
外國媒體記者只看到了家屬表達訴求的一個片段,卻不知道為什么家屬會抗議。3月24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只是宣布了終結,并沒有給出解釋。
3月25日,我們所有家屬在會議室等待馬來西亞高級技術團隊的人員,希望他們能給一個合理的解釋,但是沒有人來給我們答案,我們也找不到人,會議室空了一天,我們當然很憤怒。這也是我為什么要面對媒體的原因。
東方早報:可是當時很多家屬并不愿意面對媒體。
王智:我內心覺得自己應該出去面對媒體。很多時候,像一份責任,又不光是一份責任,這是復雜的感情。
晚上不敢一個人在房間
東方早報:這段時間,你的生活發生了什么變化?
王智:這段時間住在麗都,晚上不敢一個人在房間,總是喜歡去其他家屬房間內喝喝茶,聊一聊,直到將自己聊得疲憊了,回房間休息。
我已經20多天沒有回家,也不知道家里現在是一個什么樣。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母親已經失聯30天了,需要面對的是一種絕望的局面。后來,我覺得應該做一些什么實在的事情,就組織成立了失聯家屬委員會,就是為了忙碌起來,不再孤軍奮戰。
東方早報:你怎么看家委會的作用?
王智:成立家委會最初目的就是為失聯家屬做一個服務工作:收集大家的問題,有些家屬英語不好,我們協助翻譯,幫助家屬與馬航溝通。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家屬委員會能夠走多久。
現在無論是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馬來西亞政府、中方政府、失聯家屬都知道有一個家屬委員會。有一些無法給予回答的問題也推到了家屬委員會身上來。家委會真的承擔不了這么多責任,因為你知道,失聯家屬的訴求并不一致。
東方早報:家屬委員會怎么去平衡家屬們的訴求?
王智:錯綜復雜的訴求面前,家屬委員會能夠做到的也只能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滿足大多數失聯家屬的訴求。
有一些家屬的訴求我們確實滿足不了,比如有家屬提出來應該派人到馬來西亞的檳城去找那個流傳已久的nanming機場。
東方早報:在家委會這一段時間,對你感觸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王智:在這個大家庭內有太多孤苦的人,每一家人又都有自己難以訴說的痛苦。有一個老人在麗都呆了30天,家里的田地沒有人種,雖然馬航給了31000元的救助金,但春播期間又要買化肥、種子,這是一大筆開銷……現在他連電話費都交不起。
“不敢勸說家屬回家鄉”
東方早報:你和美國的一個空難聯盟組織代表見了面,他們對家屬有什么建議?
王智:他們認為,在北京的家屬過多,部分家屬可以回到老家去等待消息。雖然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提供住宿、餐飲,但確實是浪費了一些資源,從資源有限的角度出發,他們的意見是中肯的。
但是他們并不太了解中國社會,在中國是一個宗族社會。一個乘客失聯了,可能家里直系親屬都會守候著。
東方早報:家屬委員會會不會勸說一部分家屬返回老家?
王智:我們不敢去勸說,因為每個家庭確實不一樣。有些家屬呆在北京可能覺得壓力會減少很多。
一旦一些家屬回到家鄉,他們很可能會面對街坊四鄰、親朋好友的我休止的詢問。這對他們來說很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東方早報:作為你個人,有什么想法?
王智:我個人覺得應該與其他國家的失聯乘客一起形成一個聯盟組織。MH370失聯是一個國際航空事件,形成一個國際聯盟組織的好處,就是家屬的一些訴求經過聯盟組織一致決定后,就不會打上“中國失聯乘客家屬”的標簽。
這也是我最近接受其他國家記者采訪時候的體會,他們常問的問題就是:“你們中國失聯乘客家屬接下來應該怎么辦?”很容易在國際上被放大。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