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全國政協委員、前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昨天小組討論“兩高”報告時,就我國的器官移植司法建設提出建議,司法機構應和地方衛生部門建立聯系,讓死囚自愿捐獻的器官進入電腦分配體系,貫徹嚴禁醫院私自獲取器官的規定。另外,自愿捐獻器官的死囚家屬同樣應該享受到人道主義救助。
器官移植進入新階段
黃潔夫說,中國的器官移植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將走上擺脫所謂“依賴死囚器官”的階段,逐漸形成公民自愿捐獻的體系。
從去年我國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以來,截至3月2日,全國累計完成器官捐獻1570例,約5000例病人從公民自愿捐獻中受惠。北京、廣州、浙江等地的38家醫院自發停止使用傳統意義上的“死囚器官”。黃潔夫說,死囚器官捐獻,必須得到本人或者家人的同意書。目前在政策上沒有障礙,關鍵是操作,執行起來有漏洞,要確保死囚或家人一定要有書面簽字的同意書。
讓器官獲取變得更透明
黃潔夫指出,按照衛計委去年8月的規定,嚴禁醫院私自獲取器官,包括到地方司法部門獲得器官,必須進入到中國人體器官獲取組織的官方系統獲取。死囚自愿捐獻器官的管理應該由官方做這件事,因為目前中國的民間組織尚不成熟,希望司法部門和地方衛生部門建立聯系,按照司法渠道進入到器官獲取體系,實行電腦分配。
黃潔夫表示,全國的器官移植界已形成了高度共識。器官捐獻是很復雜的程序,有很多醫學技術成分,而獲取器官的醫院承諾,獲取器官的醫院不會直接使用器官,而是把器官放到中國人體器官獲取組織進行分配,沒有了中間的利益之爭,讓器官獲取變成公開、公正、透明。
黃潔夫還建議,讓捐獻器官的死囚家屬同樣享受我國關于器官捐獻者的人道主義救助,我國自愿捐獻器官的公民親屬在醫療、教育等方面是享受救助的,而死囚雖然犯了罪,但最后做了件好事,這樣的善舉要得到認可,進入到公民自愿捐獻器官的體系中。(晨報記者 韓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