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白里泛黃的彎曲象牙原料大小不一,精致的佛像、鐲子等象牙制品……工作人員將小型象牙原料和制品直接投入機器里粉碎,對于大根象牙,先用電鋸截成幾段,然后再送進粉碎機。6日下午,國家林業局和海關總署在東莞舉行執法查沒象牙公開銷毀活動。近年來執法行動中查沒的6.1噸象牙,被倒入兩臺綠色的大型粉碎機,徹底銷毀。據悉,銷毀后的象牙碎末,其中一部分將用于警示展覽和公共博物展館的公眾教育,剩余部分將集中保存。
羊城晚報記者從現場獲悉,這是中國首次公開銷毀執法查沒象牙,這些象牙是中國海關、森林公安在打擊野生動物走私、非法經營的執法行動中查沒的。有關部門表示,此舉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公眾保護野生動物意識和強化各級執法機關職責,但有民眾質疑:銷毀是否最好的方式?
廣東曾申請拍賣被拒絕
據介紹,中國是非洲象走私的重要目的國,此次銷毀象牙活動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國家林業局方面表示,中國一直高度關注非洲象保護,中國法律對違反監管要求、違法從事象牙加工經營及走私行為,作出了極為嚴厲的懲處規定,不僅要沒收實物、違法所得并處相當于實物價值十倍以下的罰款,還可判處最高至終身監禁的刑役。
記者獲悉,海關罰沒的象牙及其制品,須移交林業部門依法處理。而林業部門此前一直采取封存的形式,既沒有公開拍賣,也沒有公開銷毀。據悉,廣東省林業部門曾在2004年向國家林業局申請拍賣,但最終沒有獲批。而近年以來,公開銷毀逐漸成為多個國家的選擇。
流入市場或刺激非法獵象
為何不公益拍賣?銷毀是最好的方式嗎?有網友表示質疑。
對此,國家林業局方面表示,此舉彰顯了中國政府堅決反對和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一貫立場,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公眾保護野生動物意識和強化各級執法機關職責。
“中國這次銷毀活動向國際和國內發出了一個明確信號:中國不容忍象牙非法貿易。”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公約秘書長約翰·斯甘倫在6日的銷毀現場稱。而世界自然基金會也表示,銷毀象牙可確保這些非法庫存不會再流入市場刺激消費。
如果把這部分查沒的象牙投入市場,是否可以降低象牙價格,從而減少捕獵?知名科學網站果殼網發表觀點稱,中國此前曾做了一次嘗試,引入了一批合法象牙。然而,幾年間象牙價格翻了3-4倍,象牙走私不降反升,還造成了執法困難。也有分析稱,將收繳的象牙投入市場的行為,等于政府以合法身份承接了本就要進入市場的非法象牙參與買賣,刺激更多的人去非法獵象。
僅145處賣象牙制品合法
國家林業局方面稱,中國象牙雕刻行業所利用的象牙原料,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公約前進口保存至今的原料;二是經CITES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批準并在其秘書處監督下于2009年從南非、津巴布韋、納米比亞、博茨瓦納四國合法購買、進口的原料;三是美國和歐盟部分國家向中國出口的公約前所獲象牙原料。
據悉,對合法來源象牙原料,中國進行標記、封裝,并逐一登記其保管點、責任人、數量及來源,將上述信息錄入“象牙原料注冊及使用監控數據庫”;對象牙雕刻單位和象牙制品銷售單位實行定點管理,只有經國家林業局批準和公告的單位可以在公告指定的場所從事象牙加工雕刻及制品銷售活動,現有合法從事象牙雕刻加工的機構37家,合法從事象牙制品銷售的場所145處;建立了專門的“象牙制品注冊標記管理數據庫”和“象牙及其制品網絡查詢系統”,實現了對象牙加工雕刻從原料到制品的追蹤管理,并確保執法機關和公眾可及時查詢象牙制品來源的合法性。(記者 劉勇 通訊員 林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