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把信用卡借給同事,沒想到卻被抵押給“借貸公司”或者被刷爆卡,不知情的銀行卡持有者被“借貸公司”逼債上門。記者昨日調查發現,信用卡“取現墊還”是個“無底洞”。
第1場噩夢
“誠信同事”刷走20.7萬
張先生把自己的遭遇比作一場噩夢。
據張先生介紹,這場噩夢的始作俑者是一名叫小軍的同事,“2013年的5月23日,我因為公差前往韓國,就讓同事小軍幫助償還信用卡內的幾千元欠款”。張先生說,他給小軍的都是現金,一周回國后卻收到多條短信,顯示信用卡刷卡金額20.7萬元。經過向銀行查詢得知,刷卡消費的項目包括購買香煙、飲料、保險等,金額分別為2萬元、3萬元甚至5萬元不等,銀行人員分析,其中的多筆整數金額,很可能涉嫌銀行卡套現。
張先生說,他立即找到同事小軍,小軍聲稱“七八年同事了,有什么不信任的,用幾天。”他也就沒在乎這事。沒想到“用幾天”的時間竟然過去了半年時間。“一開始抱著希望讓小軍還錢,沒想到年底人突然消失了。”張先生說,銀行方面委派催賬公司與他交涉,“再不還錢,就可以抓人了,按照金額,夠判8年的。”張先生說,他此時才知道,已經欠銀行三十余萬元。
張先生告訴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他立即開始向親朋借錢,并把自己剛剛購置的汽車賣掉,目前已經還款二十余萬元,所欠的余款準備賣房還債,而同事小軍已經找不到。張先生說,所發生的這一切,都僅僅只是這場噩夢的開始。
第2場噩夢
“借貸公司”向多人逼債
張先生說,幾天后,他所在的單位召開大型早會,會議進行中,突然來了一些人,事后大家才知道,這些人為“借貸公司”人員。來人點了一些同事的姓名,所欠金額從1萬元到30萬元不等,張先生也名列其中,“我的同事大輝被帶走,第二天凌晨才被送回家。”張先生說,當他趕到同事大輝家時,才知道同事大輝被帶走后,寫下了30萬元的欠條。
張先生向大輝了解到,小軍曾經向同事大輝借信用卡刷卡1.5萬元,約一個月后提出直接給信用卡還款,并拿走大輝的信用卡。小軍拿著信用卡直接前往無抵押“借貸公司”,并以大輝的名義借款30萬元,同時提出張先生為擔保人,隨后在遼寧的佟二堡及上海兩地,分兩次提取了這筆錢,隨后小軍“消失”了。無抵押“借貸公司”依據小軍的“借款手續”,向包括張先生在內的多人索要欠款。
張先生說,他向單位的同事了解后得知,已經有十余人有過類似遭遇,也包括單位以外的兩名人員,“我們已經差不多是近十年的同事了,應該說彼此之間有一定的信任。”張先生說,但是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小軍已經欠下巨額“高利貸”,并把多名同事裹挾其中了。
張先生告訴記者,“借貸公司”掌握著他們的信息,想躲都無處藏。
第3場噩夢
“取現墊還”設還貸怪圈
張先生說,小軍通過自己的微信還不斷向大家發出還錢信息,張先生據此判斷,小軍“被控制”了。據張先生估算,小軍欠外債上百萬元,為了能夠還債,只得與“借貸公司”“合作”,利用刷卡套現或借銀行卡抵押的辦法,償還自身的債務,使親戚朋友陷入還貸或還抵押的圈套中。
本人不去,就能貸到款嗎?記者電話采訪兩家“借貸公司”,向對方聲稱想“取現墊還”,并稱手中的銀行卡并不是自己的,兩家“借貸公司”聲稱“沒問題”,“最好是本人來,拿個身份證也行”,另外一家“借貸公司”則干脆稱“沒問題”。
張先生說,按照這兩家“借貸公司”的說法,完全可以先抵押貸款,再采取套現的辦法取走貸款,把巨額債務留給真正的銀行卡持有者。
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 梅天磬
實習生 裴偉 攝影記者 常晟罡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