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環球網報道 駐美國特約記者 李成林】與美國接壤的墨西哥工資低廉,但當地民眾消費能力很強,所以一些定居在南加州的華裔業主就在美墨邊境的下加利福尼亞州(西班牙語為Baja California)開店設廠,往返兩地,過著通勤的生活。他們說,幾十年下來,甘苦自知。
在洛杉磯中國城,許多老華僑都能或多或少和墨西哥扯上一些關系。他們在墨西哥的下加州開商店、餐館、工廠等,特別是北美貿易協定實施之后,因為減免關稅,更吸引不少人去開工廠。另外,也有人將墨西哥作為移民美國的跳板。上世紀80年代,約1萬美元就可以辦墨西哥永久居留權。這種價碼已經不再有了,據說現在3萬或4萬美元也未必辦得下來。
羅省婦女新運會顧問李秀群(Esther Woo-Jan)于上世紀70年代在下加州州府墨西卡利(Mexicali)居住,她的丈夫吳健在當地開服裝店、鞋店,貨源先以臺灣為主,慢慢地也有香港、美國和當地工廠生產的,最興旺時有四家鞋店和鞋廠。她說,早年墨西哥人工便宜,雇一名店員只要每月200元墨西哥比索(約合16美元),店面租金也很便宜。墨西哥人雖賺錢不多,消費能力卻相當不弱,特別到了圣誕和新年,舍得花錢購物。所以,每到圣誕和新年,她老公經營的鞋店,平均一天可以賣到7000美元至1萬多美元。后來,墨西哥人也學會進貨做生意,加上吳氏親友都紛紛移民赴美,鞋店和鞋廠沒有自己人照料,吳健的年紀也大了,才回到洛杉磯過退休生活。
談及幾十年來的生活,李秀群最喜歡的話題之一,是把老公家鄉的吳氏至親輾轉從中國帶到墨西哥,又一家家移民到美國定居。她說,當年也是買出生紙,一個人約1萬美元,吳健的至親有36人之多,她早年來美,有公民身份,所以就由她到廣東鄉下,先以觀光的方式帶他們到墨西哥,之后又在當地幫他們安家立業,除了工廠和鞋店之外,就是開快餐店,生意不錯。不過,她說,“孩子受教育還是要在美國,所以,他們生意做得再好,再賺錢,還是會想辦法到美國定居。”這也是為什么會有那么多華裔美國人往來于美墨之間,過著近乎通勤的生活。
在墨西哥開設工廠的黃錦生(Derek Wong)如此描述墨西哥人的消費能力。他說,近年工資一再上漲,又有工會的負擔,所以他的工廠已停辦幾年。早年利潤較好時,他在工廠經理和廠長等要求下,答應辦圣誕新年派對,員工都很高興,但就為了這一個晚上,墨西哥工人們可以花光工廠發給他們的圣誕獎金,約2000元比索(約合160美元)就花在穿著打扮上。“這個派對上,你認不出誰是誰,因為他們的裝扮與平時根本判若兩人”,黃錦生說。
至于很賺錢的餐館,現在也不容易做了。華人開設的餐館林立,價格便宜。黃錦生說,一人份的餐,足夠兩人吃飽;吃到飽的自助餐,約90比索(約合7.2美元)。一些退休金不多的美國人就到墨西哥居住,一個月花銷1000多美元,就可以租兩房一浴的公寓,還可以請一個阿姨打掃衛生和做家務,生活比美國便宜多了。
隨著歲月的流逝,墨西哥民眾也學會許多生財之道,包括做生意、組織工會和收稅等。黃錦生說,美國次貸危機后,墨西哥當地生意也隨之難做,許多美國境外工廠,在加工利潤變薄、又需和工會合作的情形下,干脆關門大吉;餐館的租金低,基本開銷小,還可以往下撐。
治安不好是南加州華裔業者不會選擇真正在墨西哥定居的主要因素之一。除了遭偷搶之外,還有華裔富商被綁票勒索。黃錦生表示,曾經有一家生意很好的華人餐館老板被綁架,勒索30萬美元,后來給錢放人,倒楣的苦主曾向人透露,其中一個綁匪的聲音像當地一名執法人員。后來,那位苦主賣店走人,趕緊逃回美國。
外國人在墨西哥購置房產只能有90年的使用權,且距離海岸線500碼之內不賣外國人。因此,沒有墨西哥國籍的美籍人士,即使擁有房產,主要也是為了方便在當地管理生意。不過,也有一些華人在當地投資房地產,特別是在墨西卡利,華人擁有許多大型商場。
在南加州河濱市經營雜貨店的朱德明(Eddy Zhu)表示,他平均每周到提華納進一次漁貨,半夜去天亮回來,很多客人在店門口等他回來。早年利潤大,辛苦還值得,近年來,進出美墨的海關都很麻煩,且利潤愈來愈薄,他經常兩周才去一次,如果不是為了老顧客的期盼,他根本不想跑了。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