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天柱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全縣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不斷推向新的高潮,黨群關系情宜綿延在清水江畔、鑒江岸上、朗江湖邊、交相輝映,蕩氣回腸,總能讓人回味無窮……
一次沒有預約的邂逅
4月份,托口水電站天柱甕洞庫區最后一批115戶660人移民搬遷進入沖刺階段,全縣縣直機關20多個單位110余名干部職工踴躍報名投入到托口水電站天柱甕洞庫區開展移民搬遷工作當中,各移民戶在干部發動和影響下轟轟烈烈建房、挖屋地基、搬運家具等建設之中。最讓人不能忘懷的一幕是縣政協主席陳守金為一移民戶肩挑背托搬運家具的畫面,最讓人值得敬佩的是縣糧食辦主任楊天燎利用一個多月時間發動譚春香戶從不服移民政策到欣喜快樂主動搬遷感恩政府的曲折經歷故事。托口水電站甕洞移民搬遷工作是教育實踐活動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會同群眾同吃同勞動的一次生活體驗,是天柱干群建立魚水情宜沒有預約的一次美麗邂逅。
一聲關切的溫暖慰問
4月初夏雨蒙蒙的一天,天柱縣委書記江朝倫率縣直相關單位負責一行帶著縣委、縣政府的關切和溫暖冒雨翻山步行近10里到高釀鎮木杉村慰問困難戶龍躍天,當得知龍躍天沒有房子住時,江書記在談話中當即表態給支助2.5萬元解決建房問題,沒過兩個月,龍躍天在木杉村熱情友好村民的幫助下,建立了新房子,上梁那天,江書記親自率縣級相關領導到龍躍天新房賀喜,這是縣主要領導一聲關切的溫暖慰問為困難群眾辦實事的典型事例。
一絲親密無間的情懷
5月初,全縣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開展了一次交心談心活動,各鄉鎮成立了義務插秧隊和義務種植烤煙隊17個,深入各村開展義務支農勞動2300余人次,全縣黨員干部為群眾義務插秧700畝,義務種植烤煙1120畝,干群建立了親密無間的深厚感情。
一縷陽光明媚的溫情
結合同步小康駐村、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等重點工作要求,以“城鄉結對手拉手,幫扶共建心連心”為主題。6月30日,縣領導深入各聯系鄉鎮村開展慰問老黨員、貧困黨員和黨員創業致富能手活動,全縣這次慰問老黨員、困難黨員及黨員致富能手60余名,送去了20000余元慰問金,一縷陽光明媚的溫情拉近了干群之間的距離。
一種語不驚人的承諾
今年初,全縣黨員干部承諾為群眾辦理1至2件實事,幫扶項目內容掛牌公示在本單位公開欄上,公開內容有幫扶項目、幫扶資金、完成時限等內容。全縣全年承諾幫扶項目400多件,幫扶資金800多萬元,承諾幫扶具體,遵循有多少能力辦多大的事業原則,沒有夸張的水分,切合實際,這是一種無聲的兌現,是一種語不驚人的承諾。
一堂驚心動魄的黨課
6月,驕陽似火,熱情洋溢。天柱在金鳳廣場舉辦了道德講堂總堂開講,全國公安英雄張秀昊作先進事跡報告,筆者迅速趕赴現場臨聆聽了報告主人翁講述為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與狡黠犯罪嫌疑人作斗爭而雙目失明的驚心動魄故事。主人翁每講述一個先進事跡時,在場觀眾潸然淚下,投下了贊許如炬的目光,并不約而同地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我們為張秀昊的偉大先進事跡留駐青春動容的美麗追求,這也是全縣黨員領導干部參加道德講堂課接受精神鼓舞中的一次洗禮教育,是全縣開展道德、仁義、禮善活動中的一次有力奔放。( 姚 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