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攀遠親 搬窮根 聚民心 惠民生
天柱縣6000多黨員干部與農民打“老庚”
核心提示
天柱縣42萬人口中還有4萬余戶13.79萬貧困人口,目前貧困人口仍占30%,全省100個貧困鄉鎮之一的石洞鎮貧困人口仍占67%左右,到 2018年要實現全縣脫貧同步小康,扶貧攻堅任務十分繁重,該縣發起“減貧摘帽”步入小康全力沖刺,通過干部幫扶、到戶到人方式,建立了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對口幫扶貧困戶制度,每名干部建立“一對一”幫扶到戶的“個案管理”,承擔扶貧幫扶任務,確保到2018年全縣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到 2020年,實現城鄉農民人均收入主要指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今年以來,該縣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把高釀、石洞等鄉鎮作為幫扶重點,展開攻堅戰,6000余名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與全縣4萬余戶貧困戶結上了“窮親戚”。
農民的大“老庚”
天柱縣高釀鎮木杉村高荒組村民龍躍天這兩天特別忙,忙著將住了多年的茅棚移走,忙著招呼為他趕造新房的木工,忙著找挖機平整屋地基,忙得他跑路都在笑瞇瞇。
住在深山里的窮小子龍躍天等人,認了好個干部“老庚”(好朋友),木杉村的鄉親們都夸龍躍天等人特別有福氣!
原來,龍躍天認的這位好“老庚”,是天柱縣縣委書記江朝倫!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天柱縣各級各部門積極開展扶貧攻堅,為民辦實事,將全縣貧困人口根據縣級單位聯鄉、科級單位駐村來建立干部幫扶關系,按照縣級干部幫12戶、科級干部幫8戶、一般干部幫4戶的任務,將全縣13萬多貧困人口的幫扶任務落實到單位,由單位將幫扶任務明確到黨員干部個人。于是,天柱縣黨員干部與農民打“老庚”在農村成為時尚。
4月10日,江朝倫去到高釀鎮木杉村高荒組看望困難戶龍躍天,車行至離龍躍天家約2公里處,由于路滑不能再前行,江朝倫帶頭下車,大家踏著泥濘往前趕。山坡陡,土坎滑;山路彎,山梁急;水塘、泥坑,一路艱辛,木杉村的“小書記”帶著縣委“大書記”一行在山路上爬著、跨著,跑著……
龍躍天一家人早早在茅棚前等候了,當一個中等身材,走得全身泥土芬芳、滿頭大汗的中年人出現在眼前,一雙充滿熱情的大手握住龍躍天,送去聲聲問候時,他們一家人激動得熱淚盈眶,堵了話閘:想不到,縣委書記是這么和藹可親!
江朝倫心也被眼前的情景愣酸了:龍躍天一家居住在山邊的茅棚中,上無蓋,半腰中用破毛皮遮著,四周露風,堂屋成了泥水塘,生活條件與想象中更為艱難,他的心在流淚:
“你們有飯吃么,身體好不好,小孩子讀書不,你姐姐現在怎樣?”江朝倫一口氣問了十多個好不好。安慰龍躍天母親:“老人家,別難過,你家的事就是我們的事,有困難大家來解決。”
江朝倫現場對陪同前往的相關部門負責人作了幫扶協調安排:縣民政局資助1萬元;縣住建局解決危房改造資金1.4萬元,資金立即到位,讓這家困難戶盡快住上新房;高釀鎮和木杉村兩委負責幫助龍躍天實施建房工程,及時落實低保等相關惠農政策。
聽說龍躍天建了養魚塘,江朝倫連連贊揚他:“做得好,做得好,發家致富就要學會創業嘛。”并對身邊的縣工商局負責人說:“你們想辦法扶助龍躍天,讓他的養魚事業大起來,讓他的家富起來。”
一個貧困之家,點燃了新生活的美夢。龍躍天拉著江朝倫手:“書記,我起新房子,要請你來喝酒、唱歌,過年我要去拜訪你,好好地感謝你這位我們農民的老庚。”
村干的好“伙計”
從龍躍天家出來,己是下午4點鐘,江朝倫堅持要帶著隨人員直奔石洞鎮看路去。
石洞至水洞蓮花山油路建設是書記和縣長為群眾要辦的最急的一件實事。該路長16公里,涉及12個村寨,2650余戶1.2萬多人,該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爛不成樣,特別是春耕生產到來時,農資化肥運不進去,群眾反應強烈?h委書記江朝倫、縣長陸再義年前牽頭為修路協調到了項目,但資金遲遲不到位,縣里財政吃緊,便責成交通部門與施工方協調先投資建設,使得石洞至水洞蓮花山的油路建設于4月1日動工。開工10天了,是否正常施工,工期是否能按時完成,群眾有什么意見?最忙他也要趕去看看。
從石洞到水洞有9公里,車子抖得厲害,顛得人頭碰在車窗上咣咣作響:“坐車從這里走過的鄉親們,每天都是這樣被碰著,這路不趕快修,你說,我們對得起當地老百姓嗎?”
江朝倫和交通局隨行人員這么說,沿途不斷停車下來看:“叫施工方要做好公路排水溝,這高寒山區的路面要多鋪些沙石,路才經得走。”
來到冷水村邊修路工地上,當看到挖機在鏟土、工人們正披著落日的余輝鋪沙填方,群眾在搬沙石。江朝倫心里踏實了,走過去握住一位鄉親的手:“老鄉,大家辛苦點啊,幾個月后就有好路走了。”這一親切舉動,讓現場的群眾樂開了。
冷水村村干萬世奎走過去:“書記,前任幾位縣領導都到過我家,都是我的老庚,今天我請你到我家去坐坐,我們又結個老庚,我有心里話要對你說呢。”
“結老庚,好!有話就說,今天,我就是來聽老庚提意見呢。”
“從這路岔到水洞小學200多米,連通云霧山斗牛場500多米、我們要求一起硬化。老庚,你看行不?”
江朝倫往上學校路看去,幾個小學生迎面跑來,鞋襪都打濕了,褲腿和書包全是泥巴:“再苦不能苦孩子呀,你這老村干為民作想,說得對,這事我看非常必要!”
江朝倫對身邊交通局負責同志說:“把這兩段路記下來,和這主干道一起修,算上你交通局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為民辦的一件大實事,這沿路12個村的村干不僅是書記、縣長我倆的老庚,也是你們的老庚。”( 龍勝洲 羅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