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為大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加快鎮村群眾脫貧致富同奔小康步伐,黔東南州施秉縣城關鎮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統攬扶貧開發工作,把握機遇,不斷拓寬思路,創新工作舉措,全力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
“產業化帶動”脫貧步伐鏗鏘有力。緊緊圍繞中藥材、精品水果、畜牧業等產業做足致富文章。積極發揮中藥材、精品水果等“短、平、快”優勢,引導群眾從事服務業,改善群眾生活現狀。大力發展核桃、草地生態畜牧業、特色養殖等相對見效慢的產業,達到“短、平、快”產業解決溫飽,長效產業促增收的目的。連片開發,滾動持續發展,形成“一帶一業、數村一品、區域推進”的產業扶貧新格局。將白塘、云臺、新紅等公路沿線村寨分別打造成中藥材、葡萄獼猴桃成片種植基地,帶動群眾800戶,種植面積達到2000畝,畝產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
“生態移民搬遷”搭建脫貧新舞臺。在移民過程中,始終堅持節約投資與資源共享原則,超前規劃、精心實施,以改善人居環境、縮小城鄉差距、致富增收為目標,積極探索創新,整合各方資源和力量,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就業、能致富,構建因地制宜扶貧生態移民安置新模式。2012年至今共68戶340名貧困山區群眾喜領生態移民搬遷“金鑰匙”。
“四在農家•美麗鄉村”脫貧新天地。始終把“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作為農村小康建設有力抓手,作為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圍繞農村基礎設施滯后成為農村發展的瓶頸問題,深入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六項行動計劃”多措并舉著力構建農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激發鄉村群眾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振奮的精神協力構建美麗鄉村。充分利用云臺山、杉木河、菜花灣等景區特色旅游資源,積極做好農家樂、客運、旅館、手工紀念品等相關產業,旅游旺季從業人員達到1200人,農家樂60余家,帶動群眾200余戶致富。
“精準化扶貧”小康路寬闊平坦。積極摸清貧困人口,找準貧困原因,尋找幫助脫貧方法,完善貧困臺賬,確保扶貧工作到人到戶。積極統籌扶貧力量,通過結對子方式點對點扶貧,全面推行領導聯系幫扶制度,同步小康工作組、駐村干部20余人負責12個村扶貧開發工作,與困難群眾結成對子85對。以農村綜合改革服務新農民為契機,積極推進新農村合作醫療、養老保險改革,積極新型農村合作組織建設。全鎮新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7%,受益群眾達3萬余人。建立烤煙、中藥材、葡萄種植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17個。(楊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