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1月5日,深冬時節,記者一路驅車前往施秉縣甘溪鄉望城村和白垛鄉黑沖寨采訪,不時看見整潔的通村油路上村民駕駛轎車呼嘯而過,別墅式的鄉間民居錯落在青山綠水間,駕駛小型耕作農機的村民在田間地頭專注勞作。紅火的鄉村生活生動地講述著這里正上演一出“美麗鄉村”傳奇。
暖暖的夕陽余暉中,記者坐在甘溪鄉望城村村委會門口的馬路邊,與村支書曾維軍聊起了村里的故事。1999年他結束打工生活回到村里,當時村里80%的人家連過年米都沒有。附近老百姓常常訓斥女兒的一句話是:不聽話就把你嫁到望城坡。
2005年,當選為村支書的曾維軍把一個在別的鄉鎮種水果的湖南老板請過來實地考察后發現,這里的陽光、空氣、土壤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宜種植葡萄,于是從湖南引進種苗,發動幾戶黨員帶頭種植。后來看到種葡萄能賺錢,村民也跟著陸陸續續種起來。如今,望城村通過大力發展精品水果種植,已建成產銷一體化的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主要種植以紅陽獼猴桃、黑珍珠葡萄為主的20多種精品水果,規模達4800多畝,種植戶有204家。2013年全村水果產值達800多萬元,人均收入6200元,水果暢銷貴陽、重慶及廣西等地。
在該村平紅陽獼猴桃種植基地,一眼望去上千畝的基地頗為壯觀。過去這種水果主要從東南亞進口,每公斤市場售價在30元左右。
曾維軍告訴記者,如今大家口袋里有錢了,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里20萬元以上小車有7輛,20萬元以下家用車輛達120輛。村民更加重視教育,近幾年來村里考上三本以上院校的孩子至少有30人,凡考上大學的村里一律獎勵500元。
結束采訪時,曾維軍說,望城村的目標是2017年實現村集體收入超過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過萬元。為達成發展目標,該村成立了農業產業發展經濟合作社,由村“兩委”實施運作,村民可以土地入股和現金入股,采取銷售聯營,利潤分層的模式。他們希望以此讓水果種植走上更加專業化的道路。
出村路過一棟標準廠房式的建筑時,有人告訴記者,那是黔東南州第一家大型氣調保鮮庫,總投資295萬元,占地5100平方米,共有氣調庫6個,可儲存水果、蔬菜150噸,可將果蔬保鮮至6個月左右。建了氣調站,當水果上市旺季價格行情不好時,村民就可以把它存起來,等價格上去了再銷售。
入夜時分,記者來到風光秀麗的白垛鄉采訪,位于云臺山景區內的白垛鄉靜謐而祥和,鄉道兩旁一盞盞路燈照亮了村寨,農家樂柔和的燈光像星星一樣點綴山間,鄉黨委書記彭勤笑著說:“我們白垛鄉空氣里的負氧離子有西瓜那么大呢。”白垛鄉是黔東南州最大的烤煙生產基地,全鄉2000多戶人家種了20000多畝烤煙,達到人均2畝。由于氣候適宜種烤煙,老百姓種煙都賺到了錢,2013年人均收入達到7800元。彭勤調侃:“農戶說我們鄉干部一年的工資還抵不上他們一箱煙的價錢。”如今鄉里農民都是“雙車戶”,一輛是用于生產的農用車,一輛專門進城的面包車或小車。
在黑沖寨一戶人家,鄉黨委書記彭勤說,伴隨著云臺山申遺工作推進,當地鄉村旅游升溫。目前該鄉正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加強環境保護,增設了流動垃圾箱,將垃圾和污水進行統一處理,禁止農戶到景區內放牧。下一步,該鄉還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觀光農業,通過種植優質精品水果、修建別墅群、建造低空滑翔場,高爾夫球場等,打造白垛鄉“生態休閑”和“避暑勝地”的旅游名片,使之成為施秉縣的后花園。
按該縣規劃,包含甘溪鄉望城村和白剁鄉黑沖寨在內的縣域北線36個自然寨都是施秉著力打造的美麗鄉村,它們像一串美麗的珍珠將施秉北部的云臺山、氵舞陽河等景區連成一片“大景區”,與城區、園區形成互動發展之勢,將縣域經濟推動向前。
行將結束采訪離開施秉時,縣委書記彭世平一番話讓記者久久回味:“美麗鄉村建設不是穿衣戴帽,老百姓不僅僅只需要一件‘漂亮衣服’,他們需要的是真正的富足,擁有了美麗心情才能建成美麗鄉村。”(羅梅 劉力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