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9月7日下午,太陽當空照,一位滿頭銀發的老人來到天柱鑒江河畔,脫下衣服,“撲通”跳入河中,身輕如燕。這位老人叫龍集全,今年已80高齡,跑步和游泳,特別是跑步,幾乎是他每天的必修課,而他這樣做,已堅持了35年的時間。
堅持跑步35年
龍集全從小就熱衷體育鍛煉,少兒時代成天泡在清水江中,是村子里一等一的游泳高手。1954年,他初中畢業后被貴陽衛干學校錄取。三年后,分配到錦屏縣醫院,成為了一名醫生,此后,一直在醫院工作直到退休。
當了醫生后,他更是清楚鍛煉對身體的重要性,所以,經常通過做操、步行上班、跑步方式鍛煉。不過,養成每天跑步的習慣,則是在45歲時,其中還有一個小故事。
那年,龍集全在錦屏縣參加野外1萬米的長跑賽,結果獲得了第三名,名次還不錯,但他卻明顯感覺到體力不支。“這是鍛煉減少帶來到嚴重后果。”龍集全有了一種強烈的危機感。
隨后,他自制了一個鍛煉身體的目標,即每天跑4公里。說干就干,次日天沒亮,他就起床了,換上運動鞋,邁開步子跑了起來,而且“跑程”是4公里,一點折扣都不打。
這一跑,就是35年的時間,即便是在下雪天,龍集全也不會“偷懶”,2008年凝凍災害期間,天柱縣城區域天寒地凍,行人連走路都打滾,但龍集全依然按照預定目標,跑了4公里。因為道路結冰很滑,在開跑前,他找來兩個編織袋,將其剪成布條,捆在腳上,這樣再滑的冰面也不會打滑了。
自創“數字鍛煉法”80歲還學電腦
長期重視養生和鍛煉,龍集全創造了一種“數字鍛煉法”。什么是數字鍛煉法呢?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鍛煉飲食要做到定時定量。
據了解,”數字鍛煉法“包含很多內容,每天早上跑步,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除此外,還有武術修身、粗茶淡飯、“上班”練藝、游泳騎車、網絡動腦等。

騎自行車
跑步結束之后,龍集全在6:45回到家,進行拳擊沙袋訓練(左右各擊250次)、拼剌殺(左右各80次)、彎腰(左右各30次)等,這就是武術修身。
接下來就是“粗茶淡飯”,到7:20分,龍集全自煮自食“60餐”。什么叫60餐呢,就是按1960年的生活標準開的餐,主要食物有玉米、紅苕、馬鈴署以及綠豆等,就是傳統五谷雜糧了。
龍集全是醫生,到上午8:30分后,他就在自家小樓“上班”就診,主治小兒肺炎、支氣管哮喘、痔瘺、前列腺炎等疾病。這也是龍集全”數字鍛煉法“的一道工序,在他看來,減輕別人的痛苦對自己就是莫大的安慰,這有利于身體健康。
而在就診期間如果沒有病人來訪,他就花至少30分鐘來書寫毛筆字和進行珠算訓練。龍集全說,這可以增強記憶,延緩大腦衰老的時間,防止患發腦萎縮、腦癡呆等疾病。

練習書法
數字鍛煉法的第五個項目是游泳騎車,每天15:30分,龍集全就騎自行車(有時也坐公交)到郊外5公里外的鑒江河游泳或到體育館進行自行車訓練。據了解,只要室內溫度在攝氏26度以上,他都要去游泳,持續時間在30分鐘左右,其間進行蛙泳360次左右。
每天18點,龍集全便開始吃晚飯,然后花費80分鐘的時間再度練習珠算和寫毛筆字(每個項目40分鐘),接著又花一小時的時間看電視和上網查閱資料。
龍集全說,以前他也是電腦盲,但為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他剛邁上80歲的坎子,就開始學打字、學上網,現在,可以打一些短文章,可以自由上網查資料,看新聞。

使用電腦
上網結束,龍集全便坐下休息,時間進入22點,他就上床睡覺了。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龍集全說話思路清晰,走路做事動作麻利,很不像80多歲的老頭。“我能有今天的身體,全靠我的數字鍛煉法。”龍集全說。 (楊仁海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