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記者 唐云芳)7月11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4年年會原生態民族文化分論壇即將召開之際,中科院地理與資源研究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接受了記者采訪。

李文華接受記者采訪
李文華說,所謂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新的高級形式。它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據,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我們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李文華在分析黔東南綠色發展的有利條件時說,黔東南有獨特的地質地貌和自然資源、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森林資源、秀麗的自然風光、多元的文化遺產,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悠久傳統。“黔東南州的綠色發展要從長計議,重新探索,另辟蹊徑,創新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李文華說,“黔東南地區有自己獨特的自然、社會經濟特點和區位優勢,在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指引下,揚長避短,創造新的輝煌。”
人物介紹
李文華,男,1932年1月生,生態學和森林學家。出生于山東省廣饒縣。1961年獲生物學博士學位。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F任中科院地球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長期致力于森林生態和資源生態工程的研究:專著《西藏森林》填補了地區空白,為高原森林保護與合理利用起到了奠基作用;建立了高原森林、草地和農田生態系統優化模式,成為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領導西南資源開發研究,為國家發展戰略向西部轉移提供了科學依據;倡導生態農業研究,使“千煙洲模式”成為紅壤丘陵整治的典范;組織領導《人與生物圈》等多項大型國際科研計劃;在自然保護區管理、森林科學經營、區域生態建設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