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1月19~26日,由文化部主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區委、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2014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年俗文化展示周”活動在北京市石景山體育館舉行,我州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和黃平蠟染技藝2個項目受邀并代表貴州省參加此次活動。

“中國非遺年俗文化展示周”活動現場
展示期間,我州苗族銀飾和黃平蠟染廣受北京市民青睞,也得到了文化部領導的充分肯定。文化部副部長董偉來到苗族銀飾展示廳時,他欣喜地拿起銀鐲,一邊仔細觀看,一邊高興地與傳承人顧永沖進行交談,贊譽苗族銀飾造型優美、技藝精湛。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馬文輝一看到苗族銀飾,
就直接開口說:“你們是黔東南的吧?”原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來到黃平蠟染展示廳時,夸贊黃平蠟染是藝術圣堂上的藝術。當8天的全部活動結束后,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管理處處長榮書琴、副處長張曉莉對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和黃平蠟染技藝的參展傳承人說:“此次活動,你們貴州是最受歡迎的!”

“中國非遺年俗文化展示周”活動現場
通過此次展示活動,也反映出我州傳統手工藝類項目要融進市場以及推進生產性保護,還有待進行深度審視。如,北京市民在觀賞購買苗族銀飾時,總是詢問“苗族銀飾”和“苗銀”有什么區別?在欣賞黃平蠟染時,認為非常漂亮,但都擔心穿上去會脫色。
這就提示我們:一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中要充分考量文化創意與設計,在保持項目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做好文化創意、設計與市場的有效銜接;二是加強監督管理,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加大“正品”宣傳,為提升非遺產品價格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如“苗銀”市場;三是加大對原生性文化元素的推廣運用,如加強蠟染圖案在多層次多領域的應用,不斷提高其影響力和美譽度;四是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項目傳承人培訓,提高經營理念素養和能力,讓傳承人得到實實在在的、“看得見”的經濟效益,切實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及民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