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凱里市爐山鎮新寨村馬鬃嶺組沒有百歲老壽星,但生活在這里的多數老人都還能干農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馬鬃嶺是凱里市與福泉市交界處的一個村寨,居住著70多戶農戶。在村寨的背后,有一座叫馬腦殼的高山,是凱里市海拔最高的山峰之一。生活在馬鬃嶺的村民經常徒步到馬腦殼上去干農活。村民們認為,長期爬山是這里的老人們身體硬朗的原因之一。

八十歲老太太挑柴
近日,記者到馬鬃嶺采訪,親眼目睹了多位老人外出勞作的情景。進寨后,記者首先遇見的是龍友福老人,他正坐在自家門口的柴垛上抽旱煙。見到記者,便熱情打招呼:“客人,請來我家坐坐。”這聲音十分宏亮。
記者來到龍友福身邊,與他攀談起來。在老人的背面,有一大堆柴禾,預計有上千斤重。“這些柴,是我前幾天上山背來的,過冬要用。”龍友福說,而抽完了旱煙,他還要上山去背柴。

楊光輝挑柴
當龍友福報出他年齡的時候,記者吃了一驚,原來,這位還上山背柴的老人竟然已有88歲的高齡?吹接浾叱泽@的表情,龍友福說,這有什么奇怪的,寨子里有一位叫廖尚英的老人,89歲年紀還上山放牛和撿柴禾。
記者決定跟隨龍友福老人到馬腦殼上體驗一番。出發時,記者注意到,龍友福背有些駝,而在站起身時,他順手撿起了身旁的竹竿子,用著拐杖。因為此,記者擔心他走路不利索,提出要拉他一把。老人擺擺手,說不用管他,管好自己便是了。

88歲的龍友福
路途,記者才發現,剛才是小瞧他了。他走路腿腳利索,爬坡時,坡上有小水池,他邁開步子,一步跨過,穩穩當當。而爬至半坡時,記者以及同伴有些氣喘,說話語氣明顯不順,老人則談笑自如。
到山頂上,老人要進入深山,記者與他暫別。在馬腦殼上觀光時,記者又遇到了兩位70歲以上的老人在忙活。一位是80歲的老奶奶,她肩上挑著一捆柴禾,大約五、六十斤重。因為上坡太累,記者忘記了詢問她的姓名。另外,記者與之交流的時間很短暫,因為看到記者舉起相機拍照,老奶奶說自己“太丑看”便挑著柴禾走開了,速度之快讓記者和同伴驚嘆不已。
另一位老人叫楊光輝,今年73歲。記者遇到他的時候,他正挑著一擔柴禾返家,這擔柴禾的重量不下一百斤。“你這么大年紀,挑這么重的東西,不怕累壞嗎?”記者問道。
“我的兒子、媳婦都在外打工,孫子今年參軍了,我不干就沒有人干了。”楊光輝說,除了上山打柴,全家人的地,也由他一個人來耕種。而他的老板,在之前已經病故。
楊光輝告訴記者,馬鬃嶺70歲以上的老人有十多位,多數還能上山干農活。為何這些老年人身體都很健壯呢,楊光輝和其他接受記者采訪的村民認為,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大家常年爬山,到馬腦殼上勞作,身體自然很好,再者,山上空氣很好。其次,農村人常年勞作,一旦不勞動,就很不習慣,反而會生病。(楊秀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