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經濟效益。在標準化示范區的示范帶動下,全縣從事藍莓種苗培育單位和企業3戶,在建加工企業3戶,種植基地企業18戶,龍頭企業4個,產業協會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3個,涵蓋農戶560戶,50畝以上大戶26戶;全縣藍莓產量由600噸提高到2013年的3200噸;藍莓總產值由2010年的3000萬元增加到2013年的1.28億元。
社會效益。帶動六個少數民族聚居鄉鎮發展藍莓產業,解決當地3000多人就業,受益農戶達1000余戶,實現了少數民族增收,增進了民族融合,促進了民族地區的團結進步和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
生態效益。通過標準化示范區建設與小流域石漠化整治相結合,促進地方生態平衡。一是通過規劃單塊小規模建設種植基地,保證了基地建設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使得水土流失現象明顯減少;二是通過補充腐熟農家肥、堆肥、林下枯枝落葉等有機質肥料,保持并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營養狀況,增加土地的生產能力;三是在采用生草法栽培、人工或機械割草等方法,降低林下空氣濕度,破壞病源滋生環境的同時,積極應用頻振式殺蟲燈等物理性防治方法誘殺趨光性害蟲的成蟲,采用糖醋液誘殺趨味性害蟲等一系列措施,逐步降低化學農業投入品的使用量,避免了土壤污染。四是在藍莓基地中配套畜禽養殖,形成“畜—肥—果”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方式。
帶動藍莓旅游發展。該縣依托藍莓特色產業,結合麻江美麗的山水風光,以5A級景區標準在清水江畔打造藍莓生態觀光園12個,推出了以“春觀花、夏嘗果、秋賞葉、冬品酒”為主題的藍莓旅游活動,黔東南州人民政府在麻江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黔東南州藍莓節,帶動了麻江旅游的發展。據統計,該縣接待藍莓采摘旅游團隊由2011年的90個增加到2012年的150個,同比增長67%;由旅游人數由6000余人次增加到17000人次,同比增長183%;旅游綜合收入由1100余萬元增長到2500萬元,同比增長127%。
加快產業升級。在藍莓栽培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建設的基礎上,引導企業開展有機產品認證,向國家認監委申報創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2012獲得國家認監委頒發的“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證書,成為我省首個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有機藍莓認證企業增至17家,獲得22張有機產品認證證書,認證面積達1.05萬畝,推動了特色有機藍莓產業升級。
促進麻江藍莓出口。進一步提高藍莓質量安全水平,以藍莓栽培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為依托,以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建設為抓手,創建國家級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范區,該縣生產的藍莓鮮果遠銷港澳,出口到日本,2013年,出口600噸,產值240萬元。(蔣文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