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005年我就來麻江了,現有藍莓基地1000畝,當時種是示范給老百姓看,現在主要做加工了。”來自浙江的麻江黔甬藍莓有限公司經理楊鶴亭說,如今他的公司已生產藍莓紅酒、藍莓白蘭地、藍莓果汁、藍莓果醬等多種產品。
當地群眾對藍莓這種被譽為“第一號抗氧化劑”的小漿果從一無所知到逐漸認可,農戶從“不敢種、不會種”到逐漸嘗到甜頭。如今,麻江縣藍莓基地掛果面積超過1.3萬畝,總產值超過1.2億元,產品銷往貴陽、遵義、都勻以及成都、昆明、上海、深圳、廣州等大中城市。
“去年我賣藍莓鮮果收入5萬元左右,今年產量預計會大幅增加,除去成本,保守估計能純收入10多萬元。”麻江縣宣威鎮光明村藍莓種植大戶60歲的村民王家齊說。2010年他以每畝山地300元、每畝荒山150元的價格流轉了300畝土地種植藍莓,現在已經陸續掛果。
“我種的藍莓賣到附近的凱里市、四川成都等地,忙的時候,要同時雇10多人來摘藍莓果。”老王說,今年他又新增35畝的種植面積。。
2000年,麻江縣科研人員對美國藍莓進行引種栽培獲得成功后,建立了我國西南地區第一個藍莓試驗基地。10多年來,在省林業、科技等部門的支持下,先后攻克繁殖、培育技術,為藍莓規;N植、產業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宣威鎮光明村副主任秦建凱介紹,起初老百姓不敢種,怕種出來賣不出去,村干部們就帶頭種給群眾看,他已投資80多萬元種了200多畝。村兩委每個成員都帶動兩個村民小組的群眾種植,目前全村有54戶農戶種植藍莓460多畝。
生產規模的擴大,也逐漸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了更多群眾致富。徐先群是麻江縣一家藍莓經營店的老板,去年藍莓酒、藍莓鮮果等系列產品的營業額達100多萬元。
采訪手記
小小藍莓,能讓老百姓增收致富。目前,藍莓種植已經擴展到周邊的凱里市、黃平縣、雷山縣等多個縣市。按照當地的規劃,在“十二五”期間,黔東南州藍莓種植面積將達到20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有機藍莓生產基地,藍莓將成為帶動群眾致富的支柱產業。(石俊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