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黎平縣結合當地實際,盤活土地資源,大力發展高產及早熟馬鈴薯種植項目1.8萬畝,獲得豐收,利用閑置的土地,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在該縣上黃村,王大爺一家白天在地里收馬鈴薯,下午過秤后,將剛從地里收來的馬鈴薯直接裝上收購商的大卡車,手里拿著從收購商那里接過來的錢,逢人就說“種洋芋(馬鈴薯)有干頭,可惜今年種少了點。”
“老王頭,你就知足吧,一大把年紀了,掙那么多錢怎么花啊?”
“哈哈哈!”王大爺的臉上笑開了花。
這是筆者在黎平縣中潮鎮上黃村看到的一幕,農民的臉上洋溢著說不盡的滿足與憧憬。
近日來,在黎平縣各村寨,農民們忙得不可開交。由于交通的便利,來自貴陽等地的收購商,直接將卡車開進了侗鄉的村村寨寨,一袋煙的功夫,農民就能把自家種的農產品變成現金白銀。
“以前我們這里基本上都種油菜,種油菜一畝只有100多斤,種洋芋一畝最低有2000多斤,洋芋的經濟收入要比油菜多得多。現在交通方便了,種出來的東西不愁賣不出去,今天,趁收購商在這里,我要把收來的洋芋全部賣完。”上黃村種有3畝多馬鈴薯的老村長吳志懷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據悉,上黃村今年種植馬鈴薯260余畝,產值達55萬余元,相較于種油茶,產值翻了兩番。
“沒想到洋芋的市場那么好,在洋芋還沒成熟的時候,就有收購商上門來訂貨了。我們那邊還有一大塊田地沒有開發到,明年爭取全部開發出來,力爭規模達到500畝以上。”上黃村村長黃卓告訴筆者說。
由于長期以來,上黃村都是以種植油菜為主,田地里的土壤已經不適合再種植該作物了,但是種植馬鈴薯卻非常適合。如今,嘗到甜頭的上黃村村民,謀劃著來年再“大干一場”。
據統計,黎平縣今年種植馬鈴薯面積達1.8萬畝,現已全部進入成熟期。經省、州農委專家測產,該縣今年馬鈴薯總產量預計達到4萬噸,產值6000多萬元。(楊理顯 楊文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