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黎平縣平寨鄉緊緊圍繞“為民務實清廉”的主題,結合同步小康駐村、民生特派監督等實際工作,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工作,確保群眾路線不走過場、不流于形式。
舊水鞋,走進群眾的橋梁與紐帶
那雙“款式很難看、質量不太好、還挺占地方”的水鞋,干部職工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穿起來也更“合腳”了。黎平縣平寨鄉是一個高海拔地區,地理環境惡劣,交通極為不便。尤其雨天,道路更是泥濘不堪,別說是車子,有時甚至連人都難以行走。因此,人手自備一雙水鞋早已成為干部下村必備的交通工具。
該鄉黨委書記吳顯齊辦公室里同樣放著這樣一雙水鞋,它并不是嶄新的。相反,它已經很破舊,而且上面經常沾著很多爛泥,還來不及清洗,就得再次派上用場。
農村危房改造、低保指標審核、計生檢查、道路交通安全巡查、森林防火等工作,無一不需下村入戶。而這雙水鞋,即便再破舊,也依然是干部職工“走”進群眾心中的橋梁與紐帶。
細針頭,“扎”出群眾的信任
該鄉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吳永宏,一個膽大心細、成熟穩重的人;精通水稻種植技術、擅長醫治家禽牲畜。無論是工作時間還是休息時間,只要接到群眾的求助電話,他都會立即前往,給予幫助。
“吳主任,我家的豬又病了,麻煩你過來看看吧!”、“小吳,去年你們推廣種植的那個水稻品種產量不錯啊,今年又有什么好的品種推薦給我們嗎?”這樣的電話,吳永宏記不清接到了多少次;但對這些求助電話他從來不推脫,都是有求必應。
自2010年到崗以來,吳永宏走遍了全鄉6個村,46個自然寨,99個村民小組。今年1月份以來,他走村串戶為群眾治療牲畜病患100余例,走訪群眾100余人次,解決實際問題40余個。在平凡的崗位中,他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心系百姓,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黨的群眾路線。
小“犧牲”,換來群眾的贊揚
“如果犧牲我個人的一點休息時間,可以更好地為群眾服務的話,那這點犧牲算得了什么!”,每當有人問起派出所副所長姜正學怎么周末休息時間還上班的時候,他總是這樣回答。
清明節期間,大部分在外就讀的學生放假回家,不少學生想趁此機會到派出所辦理身份證、戶口等手續。姜正學充分地意識到了這點,知道學生往返辦理一次手續費時費力。為了方便學生,不耽誤他們上學的時間。放假期間,他每天都早早地趕到辦公室,等待前來辦理手續的學生們。學生們看到放假期間居然也能辦理手續,既感驚訝又感到十分高興,對派出所工作人員的付出表示贊揚和感謝。而對于姜正學來說,這些事情微不足道。
該鄉黨政辦、社會事務辦、計生辦、計生站等部門無論是周末,還是節假日,都安排有專人值班,目的就是為了讓群眾來辦事時不白跑、能辦事、辦成事。或許在群眾眼里,這些是付出;但對他們來說,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左克剛 石慶普 )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