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黎平縣老煙刀農莊、黎平縣老煙刀生態養殖有限公司女老總貞瓊2013年被評選為貴州“最美女農民工”后,人們就知道她是個年輕有為的女能人了,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她還是一名年輕貌美的女民兵排長。
吳貞瓊1986年出生在黎平縣高屯鎮邱團村。上有一個姐姐,下有兩個弟弟。父親在她11歲那年去世了,第二年母親又患癌癥而去逝。沒有了父母,幾姊妹只好分別投奔舅舅、伯父。
父母早逝,家里變得極其貧窮。姐姐當時只有十三歲,最小的弟弟只有一歲多,全家人的生活全靠姐姐和她承擔。因此,吳貞瓊輟學了,民兵連長楊圣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及時動員全村群眾和民兵為吳貞瓊湊齊學費,資助她重新返回課堂,楊連長和民兵們這一幫就是三年。貞瓊上完了初中后放去學業外出打工。
她到過貴陽、深圳、東莞等地,靠打工,她積累了一點資金。當得知家鄉對返鄉創業人員有許多優惠的政策后,就與丈夫一起返鄉創業。
回到家鄉,吳貞瓊在黎平縣城開了一家 “老煙刀”民族特色餐館,開始走上自己創業之路。
由于經營得道,生意相當紅火。僅一年,夫婦倆凈收入就是幾十萬元,為國家創下10余萬元的稅收,也為她在創業的道路上掙得了第一桶金。
吳貞瓊繼續加快發展的步子。
她邁開自主創業的第二步,是在高屯鎮洪家莊創建了一個集種植、養殖、加工、休閑于一體的“立體農莊”。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8年初,黎平縣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冰凍災害,吳貞瓊剛剛建成的養豬場也未能幸免。養豬場大面積垮塌,豬圈里的豬都被壓倒在房子下面。吳貞瓊萬分焦急,慌忙跑到高屯鎮武裝部求助。鎮武裝部及時向縣人武部作了情況匯報。
縣人武部高度重視,迅速組織縣民兵應急分隊、武警、消防官趕赴養豬場進行救援,由于道路嚴重堵塞,救援隊伍只能徒步前往。趕赴現場后,救援隊伍迅速將養豬場的300多頭豬救出,為其挽回經濟損失38萬余元。
豬被救出,豬圈卻全部垮塌。災后,重建豬圈是擺在她面前極大的難題。她已經沒了資金。她再次想方設法借了20多萬元,可這20多萬元對重建豬圈只是杯水車薪。縣人武部得知她的艱難,立即協調縣婦聯、工商聯、扶貧辦等相關部門,共同幫助她到中國農業銀行辦理政府貼息貸款200多萬元。在相關單位部門的支助下,她共籌集到資金600余萬元,并通過兩年多時間的打拼,如今她的養殖繁殖基地發展到170余畝,已存欄200多頭母豬、400多頭肉豬。5個大魚塘。
吳貞瓊開始走上返鄉創業的成功道路,并成為全省“最美女農民工”,但她并沒有忘記回報社會和擁軍情結。
在回報社會方面,五保戶吳華能老人是最為感激吳貞瓊的。
吳華能靠國家每月百多元的低保生活。老人想養豬,可是沒錢買豬。吳貞瓊聽到后,主動送給他一頭仔豬。后來,老人賣了這頭豬,得到兩千多元,拿出一半答謝吳貞瓊。吳貞瓊堅決不要,并承諾,只要老人愿意養豬,還會繼續免費提供。現在老人每年養豬也能賺到五六千元,生活基本上已經有了保障。
僅2011年,她就送了40多頭仔豬給當地的貧困群眾喂養。
村里的留守老人不懂防疫,她就聘請獸醫免費為散養戶的豬打針、喂藥。
2012年9月,她又免費送給洪家莊、下陽團村散養戶1000余頭仔豬,總價值40多萬元,。商品豬出欄時,她又以市場價回收,讓這些散養戶真正得到實惠。
而愛民擁軍一直是吳貞瓊未了的情結,每年春節臨近,她都要殺幾頭肥豬,買幾十箱水果、帶自產老煙刀特色產品去慰問當地駐軍官兵。
2014年春節,吳貞瓊再次帶著公司員工拉著三頭大肥豬和30多箱自產老煙刀特色產品、水果,在民政、婦聯、工商聯等相關部門領導的陪同下慰問了人武部、武警、消防官兵。
這是她連續五年的又一次擁軍之舉。
自2009年來,每逢“八一”或其他重大節日,她都要到駐軍部隊慰問,
到目前為止,她已經為當地駐軍贈送電腦、科技書籍等價值6余萬元的物資,還解決了30多名民兵和4名退伍軍人到公司就業。
近期,為了扶持這個“最美女農民工”的立體農莊向政府為農莊修了直達農莊的水泥路,方便了游客的到來。她的基地預計要建300個豬圈,喂養300頭母豬,每年預計出欄優質肉豬1600頭,這可是筆大收入,再加上農莊的特色餐飲收入,她不再為返還借貸而發愁。
與百姓抱團發展,讓更多的鄉親有活兒干有收入
吳貞瓊說,“她精心喂養的豬,都是本地大花豬與野豬交配的第二代,品種優良。每天吃的都是由水芋、薯藤、玉米、野菜等蔬菜煮的綠色食物,不喂任何飼料,肉質鮮美,市場前景很好,只要堅持喂就能致富。”(黃 沙 朱法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