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因為我當過計生辦主任,知道計生辦部門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在爭取領導支持方面,我會主動幫助他們”
楊從書書記的計生情結首先表現在對計生工作的親力親為和主動關心。他清楚了解計生工作是全鄉的重點工作,作為領導班子成員,雖然現在不屬于自己管轄范疇,但也要親力親為,率先垂范,才能在全鄉營造良好的重視人口計生工作的良好氛圍。每月一例會,他都主動去參加,聽取計生部門和相關計生工作人員的工作匯報,例會上親自安排計劃生育工作。為了提高村計生專干的工作熱情,他提議把村計生專干的工資提升到和村主任一樣的標準,并在年底根據各村的計生工作的情況給予相應的獎勵,這一提議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認可。由于楊從書書記的的親力親為,關心計生干部,河口鄉的計劃生育工作逐步從被動走向了主動。
“計劃生育干部要改變自己的形象,建設優質和諧的計生環境,要從我做起。”
楊書記的計生情結還表現在他一如既往的深入農戶調查了解民情。“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是對鄉鎮工作的真實寫照。對于擔任鄉政法委書記、鄉人民政府副鄉長的楊從書來說,工作的繁忙的程度可想而知,所以他很少體息。但是他為了改變在群眾心中計生工作 “查計外、追罰款”的形象,楊書記率計生干部、駐村干部經常深入農戶,宣傳新時期黨的計劃生育政策。對自己制訂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每月用一天到兩天的時間深入各村檢查消防安全的同時,與群眾談心交心,聽取村組干部、群眾對于計生工作的想法和建議,為他們排解心中的疑惑,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全鄉黨員干部也都投入到了“從我做起,提升計生好形象,營造計生好氛圍”的工作活動中,2014年全鄉共為群眾提供計生咨詢等服務 38起,解決群眾實際困難28例,群眾對計生工作的滿意度大幅提升,真正體現了計生優質服務的宗旨。
“計劃生育工作就是要有新舉措,要想好方法,要齊抓共管,要真正解決好計生難題”
鄉政法委楊書記計生情結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他切實為計生部門想辦法解難題。河口鄉地處劍河、錦屏、黎平交界,是錦屏縣出入的西南大門,特殊的地理的位置決定了計生工作的復雜性。如何認真落實好這“天下第一難”的重任?不僅成為鄉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同時也是擺在鄉廣大領導干部面前的一道十分棘手的難題。在經過多次調研,聽取廣大群眾心聲的基礎上,楊書記提出了“合作雙贏,服務群眾”的工作原則,在與鄰縣劍河縣南加鎮政法部門結為兄弟單位的同時積極聯系鄰縣南加鎮的計生部門,實現信息互換,資源共享。在雙方的共同的努力下,一年來共交換計生信息16條,查處計生違法案件3例,有效的解決了邊界計生無人管、無法管的混亂局面。2013年鄉村兩級信息化建設是全鄉的一個重點,為了加強全鄉的計劃生育信息化建設,他協助鄉黨委班子從班子成員中挑選出工作負責、精力旺盛的黨委委員、副鄉長分管計生工作,一位計生協專職副會長的副科級領導協管計生工作,同時大力協助黨委班子從普通中層干部中選派得力干將充實到計生辦,確保計生辦工作人員都是獨當一面的精兵強將,從而使計生工作在組織上得以保證。
“我們黨員干部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做幾件老百姓看的見、摸得著的實事”。這是楊書記的心里話。正是在他這種務實工作態度的感召下,河口鄉的計生工作才有了“蹣跚中起步”、“逆境中奮起”、“平穩中趕超”的局面。也正是因為鄉里有許多像楊從書一樣的領導干部,河口鄉的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才會日新月異,蒸蒸日上。 (楊通平、潘江平、龍運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