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楊培榮,是一個敢做敢當的中年人,今年50歲,話語不多,但說話公道有力,是群眾辦事的福星,上一屆任茅坪鎮上寨村的村民委主任,今年元月份當選為茅坪村支部書記,這是一個由原來四個村組合并建而成的新村,不管是什么角色,他仍然用一顆樸實的心態干好每一件事情,在他心里,裝著群眾的發展,想著群眾怎樣去致富。他說:“群眾好過,他就好過,群眾不好過,我也就退化不行了”。
為民務實的帶頭人
要致富,先修路。一個臉帶微笑,做事雷厲風行的退伍軍人,說干就干,2010年組織群眾籌資修果場便道幾公里,小小三輪也能暢通果園每個角落,大大方便群眾運送肥料和摘果出行,增加了效益。農村沒水沒消防池,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是沒有保障的,2011年,他上門發動群眾聯合籌資,硬著頭皮組織父老鄉親義務興修水利,興修人飲工程,保障全寨人畜的飲水安全。對于那些不求上進的人說他是在搞政績工程,在搞面子工程,可是大多數人心理卻體會到他是一個為民務實清廉的好村官。
敬孝為先的繼承人
楊培榮支書也算是文化人,雖然高中畢業,但在社會上經受了各種磨難,經過“糠粑”生活,也經過了“蕨粑”時代, “尊老愛幼,以孝為先”的道德尊言仍在他的身上行以體現,他從小孝敬長輩,勤學好問,現在不光會操作電腦,還會檢修電視機、電腦主板等,誰家電視壞了,隨叫隨到,服務意識強。按原則辦事是他一向的風格,他做事六親不認,任理不認人,親爹做錯了事也敢照樣反駁批評指正,為人正派,是村里不可少的調解“紅娘”!
敢于創新的鋪路人
茅坪鎮海拔低,氣候溫濕適于植物的生長,雖然土地面積不寬,但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是村干們首想的主要問題。楊培榮一心想著如何發展,在2005年,大膽到廣西等地考察學習,引進“香桔”新品種,開荒自家5畝地,種上了香桔,開始的兩年不見成效,家里人也替他著急,2008年,桔園里掛果累累,鄉親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大力開墾荒山,種上了香桔,就這樣,整村推進香桔精品果項目,香桔果實外觀呈橢圓型,橙黃色,皮薄果小,香味醇厚,甜味濃,肉軟多汁,油胞細而密,留香持久,是無公害的綠色果品,饋贈親友之佳品。2012年全村達到每人兩畝的香桔園區,從而帶動了產業的發展。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光靠山上有果不行,得在水中尋出路,2013年,楊培榮大膽的在自家稻田引進陽澄湖大閘蟹,試養5畝,取得了成功。養蟹增收并沒有忘記鄉親們,2014年初,主動聯系移民養殖后扶項目,爭取在全鎮推廣試養了30多畝的陽澄湖大閘蟹。近日,筆者隨同一個副縣長到茅坪鎮陽澄湖大閘蟹試養區調研考察,大閘蟹成活率高而生長快,適于當地養殖。他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和支持!
“人的一生靠奮斗,發展才是硬道理”,楊培榮憑著這個“理”走遍村寨的每家每戶,噓寒問暖,關心老黨員,關愛留守兒童,爭取外出考察學先進,帶領村委班子謀發展之路,家務村務兩不誤,時刻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身份,融入民眾,服務群眾。在人們的眼里,楊培榮成了當地的一個地地道道的平民“土專家”。(范 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