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不僅女生們學會滾邊盤軸繡,連男生也會了,北侗‘滾邊盤軸繡’文化進課堂實在吸引我們” ,平秋民族中學藝校七(3)班的學生劉靜興奮地說。
2014年6月14日是中國第九個文化遺產日,為迎接該文化遺產日的到來,6月11日,在錦屏縣非遺中心的指揮下,平秋鎮組織開展 “盤軸滾邊繡”進課堂、“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的主題活動,活動聘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顯月、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龍令香前來授課,邀請刺繡微型企業者參加活動,為“盤軸滾邊繡”進課堂增添無限魅力。
“盤軸滾邊繡”源于九寨侗鄉腹地,以平秋鎮平秋村為中心,石引、高壩、皮所、魁膽等周邊侗族村寨均會刺繡。據當地一些明清古碑記和老人口傳,“盤軸滾邊繡”明清時期都已盛行,一直傳承至今,堪稱錦屏北侗的文化瑰寶。其圖案以象征吉祥的麒麟、龍、鳳、鴛鴦、葫蘆、蝴蝶、花卉組成,作品有繡花鞋、披肩、腰帶、童帽、月亮盤、箱包、九寨背帶等,其中,九寨背帶在眾多作品中堪稱一絕。2011年,平秋侗族“盤軸滾邊繡”作為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12底,錦屏平秋鎮陳顯月女士作為侗族滾邊盤軸入選第四批國家級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成為錦屏縣第一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填補了錦屏縣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國家級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兩項歷史空白。目前,北侗“盤軸滾邊繡”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人。
據了解,本次活動以平秋民族藝校為平臺,以民族文化進校園為契機,向學生傳授民族文化的一次文化盛宴,旨在讓學生們從小接觸民族文化,意識到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從而喜愛自己的民族文化,自發地傳承和挖掘民族文化,讓北侗民族文化后繼有人,不斷發揚光大。
本次“盤軸滾邊繡”文化進課堂活動以實物展示的授課方式向學生們講述了“盤軸滾邊繡”的歷史、圖案種類、圖案的象征意義、在省級、國家級各種賽次中的獲獎情況、市場需求及刺繡的針法、刺繡的技藝,并手把手教學生們配線、配色、針線走向等,通過實物展示、言傳身教,學生們了解了北侗刺繡的歷史發展、種類及價值,激發了學生們的求知欲,學生們紛紛動手繡了起來,在飛針引線中體會到北侗刺繡的無窮魅力和快樂。一節課下來,同學們雖然只學會了基本針法、針線搭配及簡單刺繡,但是,興趣的培養、北侗文化的傳承已經在這里播下了種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堅信同學們在人生大舞臺上,像刺繡一樣,一針一線一步一個腳印走好每一步路,在傳承北侗文化及描繪祖國美好藍圖上作出更大、更強的貢獻。(劉榮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