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民族文化廣場上,老年廣場舞隊伴隨著音樂的旋律扭起了廣場舞曲;多功能活動室內,村民們下棋作畫練書法;圖書室里,人們聚精會神讀書看報;多功能信息服務站微機室里,村民們正在上網查閱資料……這是近日筆者在錦屏縣隆里鄉綜合文化活動中心看到的一幕,在這里,能聽到文明新風正在奏響著錦屏縣鄉村文明和諧曲,到處能感受到錦屏縣鄉村村民群眾健康向上的追求和撲面而來的和諧春風。
“文化墻”、“文化長廊”載體搭建異彩紛呈。倡導村寨文明新風尚,播撒文明新風。筆者在隆里鄉華寨村走訪,隨處可見“少生優教、幸福一生”、“子女莫把老人忘,尊老愛幼美名揚”等通俗易懂的文明新風用語和用彩筆繪畫的“梅蘭竹菊”等寓意深刻的圖畫。為倡導文明新風尚,隆里鄉要求每個村至少建一條以該村為集中點的文明街巷,要求把一批宣傳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普法宣傳、科技教育的文明新風用語、宣傳畫刷制上墻,把文明一條街巷辦成教育群眾的陣地。該鄉逐步形成了“村寨和諧、景區文明、尊老敬老、鄰里和睦、夫妻恩愛”的良好風尚。
農家書屋和多功能信息服務站是村民的文化樂園。“以前沒事的時候,村民就打打撲克、聊聊天,生活得很乏味。如今卻不同啦!現在只要有空,大伙就會到文化活動室學習技術,時常還能通過遠程教育網絡聽聽技術人員講座,文化活動室成了我們的致富課堂。”隆里所村的村民陶一民對筆者說。目前,在隆里所村建立了農家書屋和農民多功能信息服務站等文化活動場所,并備有電視機、專用書柜和2000冊以上的圖書。該鄉進一步推進以圖書閱覽室、文化活動室、村寨文化大廣場設施建設,廣泛開展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四進家活動,提高村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同時結合“鄉村文明行動”的深入開展,積極開展了“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戶”等評選活動。良好的人文環境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隆里鄉村寨的村民,昔日不良現象明顯減少,讀書上網學技術,學科學用科學、奔市場求致富成了隆里鄉村民新追求。(張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