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陽春三月的3月10日,在錦屏縣公安局隆派出所民警的引領下,我們沿著一條寬敞兩邊整齊地立著太陽能路燈桿的水泥道路,走進了一個街道整潔,傳統木樓與磚混民居錯落相間,門不閉戶,前有大壩萬畝平疇,后靠疊翠群山,左右青山拱護的村莊。同行的錦屏縣公安局隆里派出所所長唐凱說:這就是以合約式管理引導、規范、約束村民社會行為的契約式管理摸式,在國內和國際上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實現 10年無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發生,無吸毒人員和邪教人員,無火警、火災和其他安全事故發生,被黔東南州委命名為“五好基層黨組織”,黔東南州愛衛會評為“衛生村寨”,黔東南州科協命名為“科普示范村”,貴州省婦聯表彰為“貴州省巾幗示范村”,貴州省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表彰為“省級‘五好’基層黨組織”,被中國計生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少數民族社區學習”項目點等眾多榮譽的華寨村。
凝心聚力定出“好法典”
被推選為鄉、縣、州、省四級人大代表的華寨村黨支書龍運新介紹說:十多年前,我們華寨村出現思想文化萎縮、基層組織功能弱化、群眾防衛能力減退、防控工作舉步維艱的現象,村民大都法制意識差,道德意識弱,文明禮貌也不太講了,社會治安差,家庭內部及鄰里之間時常發生口角之爭,村內浪牛、浪馬嚴重破壞莊稼,偷雞摸狗之事時有發生,臟亂差現象及矛盾糾紛十分突出。村民之間不夠團結,對推進經濟發展的積極性也不高。如何尋找突破口,建設一個安定和諧,齊心聚力謀發展的村寨,成了當時村“兩委”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2004年,村兩委借鑒“周禮”中的“鄉飲酒禮”把灑宴當作“政治協商”或是“元老會議”的形式,召集村民到宴席上來,共商村寨的發展。酒過三巡席間有群眾提出了我們祖輩管山管田的契約很管用,對確定的事情白紙黑字簽字按手印后即認帳,如果定出一部容法律、道德和禮儀等要素為一體的《村規民約》簽字按手印后我們都認帳的提議,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于是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我們定出一部由村民自愿接受,全民上下全部簽上了名的《村民自治合約》,并把《合約》刻上石碑,立于村中,作為大家必須遵守的“法典”。
依約整治彰顯“正能量”
被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的華寨村民委主任楊從永說:為確保《合約》各項規定的順利實施,我們成立了《合約》執行小組,負責對《合約》的執行,成立了執約監督領導小組,負責對執約行為進行監督。為有效化解村內的矛盾糾紛,專門成立了“勸和小組”, 同樣借鑒“鄉飲酒禮”形式,采取誰家有矛盾扯糾紛,勸和小組人員就駐進到誰家去放“和氣炮”,喝“和氣酒”,唱“和氣歌”,掛“和氣匾”等方法化矛盾解糾紛。《合約》正式實施后,執行小組嚴格按照《合約》規定,針對村寨存在的亂搭亂建、亂堆亂放及放浪牛、浪馬破壞莊稼等治安突出問題進行全面整治,對占用公共用地、影響村容村貌的環境問題進行限期整改,一場轟轟烈烈的整治活動全面推開。村干、黨員及治保會成員事事在前,自覺以《村民合約》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帶頭,通過教育、說服、幫助等方式引導全體村民自覺守約,黨員、治安積極分子服務群眾、把辛苦留給自己,把幸福帶給群眾的行動,取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對違反《村民合約》規定的村民,由執行小組依約進行處理,進一步彰顯了“合約”嚴肅性,真正做到了“有約可依、執約必嚴、違約必究”,實現了村民由被動接受管理到主動參與管理的轉變。并笑著舉例說,2007年7月,華寨村二組的吳海鵬、龍菊艷夫婦因家庭矛盾引發爭吵,丈夫當著妻子的面把100元錢撕爛,于是夫妻倆相互慪氣,不給對方好臉色。勸和小組知道后,組織勸和成員,敲著“勸和鼓”,放著“勸和炮”,抬著“勸和牌匾”前往他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對他倆進行教育開導,在“勸合飯”上,勸和組唱著“勸和歌”,傳遞著“以和為貴”的家庭理念。吳海鵬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后,當眾向妻子道歉,夫妻相互碰杯重歸和好,兩人舉杯唱起了感謝歌。村民龍本舉原來喜歡玩牌,夫妻間“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他的妻子主動要求勸和組到他們家里進行“勸和”。自從“家和萬事興”的流動牌匾掛到他們家后,龍本舉不僅改掉了不良嗜好,還成了勸和組的骨干,他在親友的幫助下,搞起了汽車運輸,生意紅火,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全村上下形成了人人創和諧、戶戶謀發展,實現“治安好起來,煮飯不用柴,走路不濕鞋,錢袋鼓起來”的成效。
警民共建構筑“平安村”
一向穩沉,平時不太善于言笑的錦屏縣公安局隆里派出所副所長王芳權,走進華寨村后一直是笑逐顏開,搶過話題風趣地說:這也是我們公安機關借助華寨村合約式管理,創新農村治理工作,推行灌輸 “一個理念”,強化“一個平臺”,健全“一個組織”完善“兩個機制”,做實“五篇文章”的“三一個兩機制五文章”成果。對“三一個兩機制五文章”工作法王芳權進一步介紹說,華寨村轄3個自然寨4個村民小組,216戶959人,有黨員36名,82名治安積極分子。全村土地總面積14679畝,其中耕地面積1320畝、旱地面積102畝、林地面積10356畝。在推進華寨村平安建設過程中,隆里派出所結合合約式管理的推進,在華寨村采取一是灌輸“穩定無小事,小是財產百千,大是人命關天”的理念。二是強化宣傳平臺。民警在進村入戶開展工作的同時,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從根本上夯實村寨社會和諧穩定、發展進步的基礎。采取送法下村、以案說法、法律服務等形式,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積極引導,努力解決關系村民切身利益的安全問題。堅持“法理”、“道理”、“情理”、“風俗人情”相結合,充分運用宣傳、教育等多種手段,耐心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廣大村民的法律意識,使村民自覺守法,遇事尋法,既要正確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嚴格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提升村民的法律素質,扎實開展安全宣傳教育,以貼近村民思想實際,采取喜聞樂見的方式,適時開展交通、消防、治安防范等宣傳教育活動,提高村民安全意識及自防自救能力。同時要深入開展農村科普宣傳,教育村民學科學、懂科學、用科學、自覺抵制邪教、迷信等偽科學思想的侵蝕。三是依托村“兩委”在派出所民警的指導下,組建集人民調解員、治安信息員、法制宣傳員、交通安全員、義務防消員、搶險救災員“六員”為一體的多功能巡防治保組織。四是建立“鄉村警民聯誼”和“五老警民聯動”工作機制。“鄉村警民聯誼”針對華寨村與隆里所村、鐘靈鄉稿炳村、新化鄉新化所村和新化寨村山林土地邊界相連的實際,為解決與鄰村在社會管理、經濟發展、矛盾糾紛等方面出現的難題,隆里派出所民警聯合華寨村“兩委”人員一起,主動與鐘靈、新化派出所和相鄰村寨溝通協調,建立警民聯誼工作機制。通過加強協作管理,出現了“寨鄰和睦、鄉鄰和諧”的新氣象。“五老警民聯動”工作機制。就是派出所民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走訪老黨員、老村干、退休老干部、寨老、老軍人的“五老”人員,做到入村看看幾個“五老”,節日慰問幾個“五老”,工作建議多聽聽幾個“五老”,工作時常請上幾個“五老”的方法開展工作,讓“五老”來當資深望重的“宣傳員”、“調解員”、“監督員”。在2013年華寨新區的建設中,涉及到搬遷墳墓和征地問題,在未動工之前,“五老”與派出所民警一走深入“釘子戶”做宣傳動員,他們擺事實,講道理,經過多次動員勸導,7戶“釘子戶”心服口服,搬遷、征地難題順利得到解決。到目前,通過“鄉村警民聯誼和“五老警民聯動”工作機制,成功調解15起家庭矛盾,成功調解33起山林糾紛等,調解成功率達100%。五是做實“五篇文章”,立足實際深入群眾,做實訪小苗頭、調小糾紛、治小隱患、查小問題、辦小事情的“五篇文章”,做到維護穩定不忽視小矛盾,安全管理不忽視小隱患,執法辦案不忽視小漏洞,服務群眾不忽視小事情,實實在在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把小事做細、實事做實、好事做好,架起了警民連心橋。
王芳權還介紹說,在派出所與各級各部門的關心下,華寨村通過合約式管理引導、規范、約束村民行為, 以往村內三人一群,五人一伙閑聊、打牌等不務正業的陋習得到徹底改變,在公益事業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社會治安管理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運行監督機制,從本質上真正實現了村民自治、形成了民主決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工作格局。為村民提供了一個安全、舒適、穩定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目前,全村共培育出科技示范戶130戶,其中食用菌種植專業戶達70戶以上,并建有大棚65個、小棚70余個,食用菌產業年產值達65萬元,發展勾藤種植60畝,紫株種植40畝,以春蕾林場本厚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為基地,輻射帶動村民發展畜牧產業,現全村存欄豬200多頭,其中能繁母豬37頭、肉豬116頭、仔豬80余頭。羊180多只。群眾自發投工投勞先后修建通寨通組公路8公里,完成街道硬化5000余平方米,修建垃圾池2個,修建村級活動室350平方米,建成沼氣池90口,完成危房改造75戶。每年開展“五好家庭”、“星級文明戶”、“學文化示范戶”、“遵約守法戶”的評選活動,2013年全村已命名“五好家庭”18戶、“星級文明戶”33戶、“學文化示范戶”6戶,“遵約守法戶” 216戶,全村上下形成了比發展、比學習、比守法、比先進,爭和諧、爭貢獻的良好氛圍。村民的年人均收入從2004年不到300元,上升到了2013年的5600元。通過近年民警進村入戶走訪統計,華寨村群眾的安全感和對公安機關的滿意度連續5年均達到100%。(劉芳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