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黃平縣委始終突出“為民、務實、清廉”主題,把教育實踐活動融入到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同步小康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
典型示范 爭當好干部
“好干部是一面旗幟、一個標桿、一面鏡子、一本教材,只有像焦裕祿、楊善洲等模范那樣忠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走進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體味群眾疾苦,才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縣委書記林昌富在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上的這番講話至今讓大家記憶猶新,示范帶動、典型引領的良好學風為黃平高標準,高質量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打下了基礎。
縣農業局派駐新州鎮黃飄村干部吳通權對照先進找差距,他堅持吃住在村,積極為群眾謀求致富路子,先后為該村16名困難群眾出主意、解難題,幫助調整產業發展方向。
去年的一場特大旱災,造成浪洞鎮大沖村,糧食大量減產,30%的農戶顆粒無收,浪洞鎮黨委書記鄔榮軍、黨委副書記、鎮長秦冰始終把該村的困難牽掛于心,輪流帶領12名黨員干部吃住在村,發動群眾投工投勞,挖溝引水,硬化路面,解決了該村生產生活發展方面的11個難題。
黃平縣委組織部把教育實踐活動與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駐村干部熟悉村情、與群眾貼得近等方面優勢,扎實為基層辦好事、做實事、解難事。目前,該縣636名同步小康駐村干部均吃住在村,圍繞基層組織建設、農村經濟發展,群眾生產生活等方面進行走訪調研,幫助村(居)理清發展思路1280多條,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5000多個。
領導帶頭 開門反四風
上偏一寸,下偏一丈,解決“四風”問題,關鍵是領導帶頭。教育實踐活動中,黃平縣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一把手示范帶動”的要求,把領導干部帶頭貫穿活動始終。
縣委、縣政府從改進學風文風會風、加強調查研究、推動重大工作落實、強化“三公”經費控制和監管、落實廉潔從政規定、從嚴管理干部等7個方面制定了23條整改措施,逐項明確牽頭領導、責任部門整改時限,按照“查擺問題不留情面,解決問題不留死角,整改問題不留后患”的“三個不留”要求,建立領導干部聯系點36個,形成一級帶一級、層層作示范的良好局面。
縣委、縣政府如此,參加教育實踐活動的鄉鎮和部門單位亦如此。
縣委宣傳部領導班子在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時,9名班子成員逐一給對方提意見,梳理出20多條意見。“這些意見,有的是以往提過但一直未能解決,有的問題曾經解決又重新出現,不少意見還提得很尖銳、很直接,既有紅紅臉、出出汗的嚴肅緊張,又有加加油、鼓鼓勁的奮進務實。”
各鄉鎮、各部門單位堅持強化領導特別是一把手帶頭示范推動,多次深入基層開展學習調研,帶頭征求各方意見,帶頭自我對照檢查,帶頭抓好整改落實,帶頭推動工作實踐,先后梳理意見建議1200多條,整改“四風”方面問題26個。
開局良好 作風大轉變
“柳樹在干旱的土壤中何以枝繁葉茂?因為它的根扎得深,能吸收到充足的水分。我們黨也正是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眾中,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始終讓黨的事業充滿活力、蓬勃興旺。”在野洞河鎮黨委書記熊敏看來,黨員干部只有腳沾泥土,心系基層,胸懷真情,體貼百姓才能真正實現作風大轉變。
做群眾最“盼”的事、解群眾最“難”的事、抓群眾最“怨”的事——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發展中,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縣農業局在今年的春耕備耕工作中,要求所有農技干部一律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一改過去扎得不深,貼得不實等方面的問題。目前,全縣120余名農技人員正活躍在田間地頭,給群眾開春耕生產處方,為群眾經濟發展把脈。
新州鎮學壩村是全州20個美麗鄉村示范點之一,連日來,縣鎮兩級駐村干部忙活于田間地頭,幫助購買春耕生產物資,調解鄰里糾紛,解決行路難、飲水難等方面的問題,村民鄭青蘭深有感觸地說:“這樣的走基層我們歡迎,讓我們看到了黨員干部為民辦事的好作風。
從舞陽河畔到苗鄉革寨,從大山深處到田間地頭,黃平縣廣大黨員干部正以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以先進典型為榜樣,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推動黃平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來。(楊正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