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日,走進黃平縣重安鎮塘都小學,一群穿著紅色衣服的支教志愿者,顯得格外引人注意。他們的到來,打破亻革族塘都村寨里往日的平靜,學校里朗朗的讀書聲,歡快的笑聲,不絕于耳,在這寒風凜冽的冬天,這份熱鬧,讓人暖意洋洋,倍感溫馨。據悉,在貴州大學團校委的組織下,貴州大學拓荒者志愿服務隊96名大學生志愿者分為四個隊,分別在黃平縣重安鎮望星角、楓香、塘都小學以及六盤水市南開鄉花場小學開展15天的義務支教活動,服務學生共798人。
“過去我們總是覺得教師是蠟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了讓學生們健康的成長,他們嘔心瀝血,默默付出,但我們并沒有真正用心去體會教師們的艱辛。”貴州大學大二學生,到塘都支教的熊一樺說,“而如今,來到這里支教,不僅讓我過足了教師“癮”,也讓我真正理解了老師,感受到了老師的偉大,這次寒假的支教讓我得到了很好的社會實踐,這將是我人生中一筆重要的財富。”

圖為貴州大學在塘都小學舉辦開學典禮
熊一樺和他的支教隊友共21人被分到塘都小學,他們通過張貼海報、走村串戶等方式,進行宣傳。截止目前,來到學校上課的學生共146人,只有少數學生因為路途偏遠而沒有到來。自愿者們給學生們上課、做游戲,讓大山里的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到有趣的英語課。二年級的李云龍高興的說:“我們有了一群新老師,跟他們在一起很好玩,也很開心,很溫暖。”六年級的廖小勇告訴筆者,從他家到學校要步行30分鐘左右,但他每天都不遲到;這些新老師,不僅給他們上了有趣英語課,還讓他學到大城市里一些新的東西,來到學校很值得。

圖為貴州大學志愿者到學校里用餐
去年畢業的王濤,學的是歷史學專業,他告訴筆者,畢業后一直想到貴州偏遠鄉村看看,覺得山村支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于是他欣然加入貴州大學拓荒者志愿服務隊。一路上,自己本來以為要去的地方條件比較苦,但是來到塘都小學后,看到周圍村寨很多家都蓋起磚房,門前還停放著面包車,如今的大山村寨已是和現代社會接軌很近了。
據了解,近年來,貴州大學校團校委組織寒暑期大學生“三下鄉”義務支教、支農足跡遍及貴州省凱里、都勻、六盤水、銅仁和畢節等11個縣(市),活動內容涉及義務支教、鄉村文化建設和社會調查等。(李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