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駐村干部就是群眾的勤務兵,大到為群眾謀發展、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小到關注群眾的“油鹽醬醋”。駐村干部要想有作為、真作為,永遠都有干不完的事。
鎮遠縣尚寨土家族鄉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自入駐村以來,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當好群眾發展的助理員、弱勢群體的監護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以“群眾滿意”為標準來評判自己的工作,堅持“勤動腿、用真心”,當好群眾的“勤務兵”。
工作實不實,要看兩腿勤不勤。“駐村不跑腿,再多想法等于零”,這是尚寨土家族鄉大河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劉德揚同志的駐村工作感言,充分體現了一名退伍軍人和共產黨員優良工作作風。在邊遠的尚寨土家山寨,群眾居住分散,有的組分為好幾個小片區,分布在山山嶺嶺,駐村干部進組入戶大多得徒步走山路。
一年來,駐村干部共入戶訪談1600余戶次,共為群眾落實發展項目54個,為煙農協調、擔保貸款24戶,貸款金額120萬元,落實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0萬元,維修村組公路和煙區生產便道8.5公里,落實養羊項目資金20萬元,扶持5戶養羊,積極協助鄉村兩級化解難點矛盾糾紛13起。在土家山區的村村寨寨,留下了駐村干部的串串足跡,他們,正是用自己勤動的雙腿,跑出一條群眾致富奔小康之路。
關系親不親,要看用心真不真。“誰把群眾當親人,他就會贏得民眾心”,這是全體駐村干部從群眾工作中體會到的真實感受。尚寨土家族鄉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堅持“動真格、用真心、顯真情”的“三真”工作原則,制定了群眾聯系走訪制度,深入開展“走親戚”活動,為農村五保、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送溫暖,將他們的生活冷曖放在心上。一年來,共走訪幫扶困難群眾64人次,其中弱勢群眾36人次。在農村,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他們更需要親情和關注。如大河村80余歲的孤寡老人李永會,駐村干部每逢中國傳統節日,都要帶上禮品到他家走訪看望,為老人送去了“兒女親情”。又如尚寨村12歲的留守兒童李超,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親情關愛,導致“不愛與人交流、學習不用功”等異常表現,駐村干部將其列為重點走訪聯系對象,經常帶上一些小禮品去看望他。通過逐步溝通交流和心理輔導,使小家伙性格逐漸開朗,學習也變得有所上進。駐村干部就是從這一樁樁、一件件小事入手,用真心和真情去打動和感化群眾,讓他們充分信任并把自己當親人。
當好一名合格的駐村干部難不難,關鍵是能不能當好群眾的“勤務兵”,只有勤動腿、多用心、傾真情,才能贏得民眾心。 (周定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