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012年6月28日02時50分,貴州省余慶縣駕駛人王某坤駕駛一輛小型轎車由施秉縣往鎮遠縣方向行駛,在臨近鎮遠經過一個右轉彎道時,未按操作規范安全駕駛,致使車輛駛出路口翻下左側路肩坡下,造成乘車人周某、李某、郭某、唐某受傷及車輛受損的交通事故。
2013年...
以上事故,均發生在五甘線52km+850m處,就是當地人稱文德關大彎,有名的“死亡彎道”。2013年,該處道路安全隱患被公安部掛牌督辦。

事故車輛在防撞墻上留下的擦痕
9月12日,為深入推進交通安全大檢查工作,貫徹落實好公安部、省、州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相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切實強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全力預防道路交通事故,鎮遠縣委常委、副縣長龍明光組織縣安監局、縣交警大隊、縣運管所、縣公路段負責人及安全主管前往“死亡彎道”現場辦公,再排查、再分析,積極謀劃整改方案,消除安全隱患,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現場辦公,現場謀劃
據介紹,“死亡彎道”從鎮(遠)施(秉)公路建成以來就一直存在,每年都要發生10余起交通事故。自2010年施(秉)青(溪)二級公路改造以來,鎮遠縣人民政府在該路段先后投入100多萬元,進行了增設警示標志、鋪設震蕩減速帶、金剛砂、修建防撞墻等進行治理,“死亡彎道”事故起數相比以前急劇下降,但每年還是會發生2-4起交通事故,如何徹底進行治理,是擺在現場辦公人員面前的難題。
“因為地理原因,徹底整改只有改線一法。但是這需要上億的資金,目前根本不可能做到。”縣交警大隊長張大江在認真觀看周邊形勢后建議道:“相比之下,增設醒目警示標志、鋪設減速帶、在彎道口堆放松土,以及在彎道上方不遠處修建緊急避險車道是目前不錯的選擇。”
現場辦公人員對這一建議予以采納,并進行細節上的補充,綜合公路段長等人的建議,一套深度治理“死亡彎道”的整改方案在現場初步敲定。(龍冠宇 何坪嶸)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