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12月31日是北京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標準時點。2014年1月1日至3月31日,北京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進行普查登記和數據采集。從通過普查得到的客觀、真實反映全國社會經濟發展全貌的信息,能夠為國家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提供翔實的參考依據。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還將摸清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全面更新覆蓋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基本單位名錄庫、基礎信息數據庫和統計電子地理信息系統。
普查方法
普查員手持PDA入戶
面向普查對象進行全面登記,主要方式:普查員入戶,利用手持電子終端(PDA)設備,對普查對象進行GPS定位、相關證照拍攝、信息核實和數據采集。
對于普查對象中的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單位,除了接受普查員入戶登記外,仍按照年定報報表報送方式,登錄北京統計聯網直報平臺報送數據。
對于普查對象中的非聯網直報單位,除了接受普查員入戶登記外,還要填報紙介質的《規模(限額)以下法人單位普查表》(BJ611表),由普查機構進行收審和錄入。
普查內容
查從業人員、財務狀況等
北京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將全面調查本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及布局,特別是第三產業的發展情況。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單位基本屬性、從業人員、財務狀況、生產經營情況、生產能力、原材料和能源及主要資源消耗、科技活動情況等。
普查對象
聯網直報、非聯網直報
和個體戶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普查對象分為三種:聯網直報單位、非聯網直報單位和個體經營戶。
聯網直報單位要準備好組織機構代碼證書、稅務登記證和工商或民政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等證照,供普查員入戶登記時進行拍照。同時按照《北京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方案》的要求,在北京聯網直報系統上報送相關普查表。
非聯網直報單位除準備組織機構代碼證書、稅務登記證和工商或民政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等證照外,還要根據單位類型填寫《北京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非聯網直報單位普查方案》中《普查告知書》的有關指標并加蓋公章,供普查員進行拍照。按照普查方案規定,全部非聯網直報單位都要按《單位普查表》(611表)提供信息,其中法人單位還要填寫《規模(限額)以下法人單位普查表》(BJ611表)。這兩張普查表的指標涉及普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財務狀況、能源消費情況等內容。為了便于普查員迅速、準確地采集到數據,各普查單位應準備好2013年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協助普查員做好信息核實工作。
個體經營戶按照規定準備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供普查員進行拍照,同時按照《普查告知書》要求協助普查員做好信息核實工作。
識別普查員
統一著裝佩戴證件
1. 統一著裝:帶有“2013經濟普查標志”的棉服和雙肩背包。
2. 佩戴證件:統一佩戴普查員證。
3. 信息查詢:普查對象可以通過經濟普查專題網站、電話等方式對普查人員的身份進行查詢和確認。
處罰措施
虛報瞞報警告罰款
對違反統計法規和普查紀律的任何單位和個人,視情節輕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相關職能部門依法進行約談、通報、曝光或給予處分。
對虛報、瞞報、拒報、遲報數據的企業事業組織和個體經營戶依法給予警告和罰款。
普查要求
二、三產業均將調查
凡在我國境內從事第二、第三產業的所有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都有義務接受經濟普查機構和經濟普查人員依法進行的調查。
經濟普查辦電話
北京市 63180810、83547056
東城區 65261123、65266530
西城區 83975138、83976236
朝陽區 85623301、85623321
豐臺區 63629525、63629513
石景山區 68861829、68872410
海淀區 88487244、88487270
門頭溝區 69843551、69868841
房山區 81313195、81313206
通州區 81597231、81597221
順義區 89452467、89452540
昌平區 80110502、69745073
大興區 81295491、81295415
懷柔區 69641895、69641781
平谷區 89980012、89987521
密云縣 69028113、69021627
延慶縣 69174697、69178333
經濟技術開發區 67889687、67884294
普查亮點
東城普查商務樓宇
東城區自2004年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開始,在完成經濟普查的同時,還開展了商務樓宇基本情況調查。2004年,原東城區共有商務樓宇134座,總建筑面積383.6萬平方米,到2009年達到162座,總建筑面積達到755.7萬平方米;2011年,新東城區共有254座商務樓宇,總建筑面積達到972.2萬平方米,至2013年11月新東城區共有265座商務樓宇,總建筑面積1074.9萬平方米,共入駐單位1.3萬家。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