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搬新家,殺年豬,宴賓客……華西都市報記者昨日繼續探訪“4·20”蘆山地震災區,越來越寒冷的氣溫,蓋不過家家戶戶愈來愈濃烈的喜慶年味。
“全市需要建設的7720套保障房12月底預計全面完工,”雅安市災后重建辦副主任王冬林說,采取集中統建,散戶自建和特困幫建等方式,到2014年春節前,一般災區將全部完成農房重建,極重災區和重災區40%的農房重建完成,其中特困群體將全部實現新房里面過新年。
特困家庭 新房里過新年
臨近中午11點,雅安市雨城區上里鎮廟圷村3組鄭顯兵家的灶臺已燃起了火,煙霧熏烤著房梁上懸掛的臘肉香腸,整整齊齊懸掛了4排。
“剛殺了豬。”鄭顯兵的老伴既自豪又有些不好意思,“一年到頭就現在肉最多。”幾個月前,鄭顯兵一家就搬進了如今這套磚混平房,“4間睡房,有廁所,有院子,這后面就是廚房和吃飯的地方。”
“他們是特殊困難家庭,先保證他們住上新房,”廟圷村黨支部書記楊云軍介紹,鄭顯兵老來喪子,年近80的老兩口獨自帶著小孫女生活,“政府幫扶,結合災后重建資金救助政策,不讓他們掏一分錢就住上新房子。”鄭顯兵搬進新房時,大到電器家具,小到掃把都是備齊了的,真正實現拎包入住。
據了解,災區對五保戶、孤兒、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采取政府兜底、統規統建、社會捐建、黨員干部對口幫扶等方式,首先解決其住房問題,“初步統計需要7720套保障房,12月底前全面完工。”這就意味著,受災特困群眾即將像鄭顯兵一家那樣,住進全新的套房,迎接新春。
搬進兩層小樓擺20桌流水席
還沒走進天全縣新場鄉丁村村,遠遠就聽到一陣鑼鼓聲傳來,村民李學平家的院壩被老鄉們圍得水泄不通。原來,昨天是“4·20”蘆山地震受災群眾李學平一家遷入新樓房的第一天,主人家熱情地殺年豬,備好了二十桌流水席招待同村鄰里,村里的老年舞蹈隊來捧場助興。
“能搬進新房子,高興!”李學平是全村散戶農房重建中第一批搬進新房的,“找來親戚朋友幫忙,沒有請工人,都自己修。”
“算上院子,共有400平方米,”妻子羅燕抱著2歲的小兒子笑得很靦腆,“雖是自己修的,但房子質量好得很,”李學平對自家房屋的抗震性很有信心,“修房子時有專門的人來指導我們。”
李學平口中的“專人指導”是指雅安市為保證散戶自建房的安全和質量,一是對5200多名農村建筑工匠進行專業培訓,二是發揮對口支援市人才和技術優勢,深入村組進行技術指導。
據了解,丁村村471戶村民住房在地震中全部受損,其中106戶需要重建,“需要維修加固的365戶基本完成。”據悉,全村重建的106戶新房全部將在春節前完工。(記者李媛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