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秋高氣爽,金街人流如織。日前在樂賓百貨門前,突然出現了一輛違章的電動三輪車,和平區繁華辦工作人員緊急出動,不到5分鐘,就勸導三輪車主駛離了繁華地區。這是記者昨天在位于和平區民生大廈6樓的“智慧和平”指揮中心看到當時的情景。奇怪的是,整個過程中并沒有聽到有人報警,執法人員怎么這么快就處置完畢?這個被稱作“智慧城市”大腦中樞的“智慧和平”指揮中心,究竟有何奧秘?
提升管理理念——
從“被動管理”到“主動服務”
“這不需要人工報警。任何不當行為一經實施即被攝像頭捕捉,并觸發報警系統。坐席工作人員立即啟動處置程序,進行接力跟蹤,迅速處置。”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
指揮中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塊2米多高、10余米長的電子大屏幕。大屏幕劃分為監控系統、處理系統、業務系統三個部分。監控系統可以隨時切換全區一千多個攝像畫面。全區所有重點區域被實時監控、一覽無遺。屏幕前首批入駐的區市容園林委、區繁華辦、區綜合執法局、區民政局、公安消防支隊等14個重點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忙碌著。
和平區科委負責人介紹說,“智慧和平”是和平區運用信息化、智能化等高新科技手段在集約管理資源、提高管理效能、創新管理模式等方面所做的一次大膽嘗試。這改變了過去的被動管理,實現了現在的主動服務。監控加載不同的智能識別策略,通過云計算實現即時觸發自動報警,可在第一時間發現情況,及時準確地快速處置。
正說著,家住小白樓街大同道社區的70歲老人佟大爺在家中不慎摔傷,按下了緊急呼叫按鈕。指揮中心民政部門坐席人員迅速處置,不到15分鐘,為老服務公司工作人員就趕到了老人家中,送老人到醫院,為老人請來保姆……
“智慧和平”系統的“智能識別、即時觸發”功能,提升了城市管理工作理念,實現了從“被動管理”到“主動服務”的華麗轉身。
創新管理方式——
從“文字報表”到“即時可視”
“該系統不僅改變了我們的工作理念,還改變了工作方式,讓我們從各種繁瑣的文字報表中解脫出來,用即時視頻、二維地圖、三維虛擬實景所代替,實現管理工作的可視化、直觀化、智能化。”指揮中心工程師告訴記者。
這時,記者看到一個欲來和平區投資的客商正在運用系統查詢。他向系統提出了落戶要求。系統立即通過二維地圖將全區93座樓宇的分布情況在屏幕上全面展現。通過三維虛擬實景結合監控視頻可以看到樓宇的外觀與即時景象,點擊每一座樓宇,都可以查詢該樓宇的詳細信息,包括樓層、面積、入駐企業以及企業相關情況。
“去津塔看看。”應客商要求,系統將津塔全景展現,地理位置、樓內入駐企業等多類基礎數據都直觀展現;更讓人驚奇的是,還可以通過屏幕去津塔內部走一走,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里看一目了然,而且看得全面、直觀,省得跑很多冤枉路了,真方便!”客商贊嘆。
“不僅是招商,對于地塊拆遷,也非常有用。可以將規劃建筑的數據輸入系統,系統即生成規劃建筑建成后的虛擬實景,根據不同時間的陽光照度,系統會自動計算出對周邊建筑遮光影響的范圍。”系統設計工程師說。
“智慧和平”讓城區管理變得更可視、直觀、智能化,不斷提高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科學決策水平。
整合管理機制——
從“各自為戰”到“統一指揮”
“智慧和平”整合了全區各部門的業務系統(包括市屬垂直下來的業務系統)。指揮中心是全區統一的綜合管理一級指揮平臺,下設應急、城管、經濟、社區4個二級指揮平臺,并設有24個重點單位的辦公坐席。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已完成一級指揮中心、云平臺數據中心以及應急、城管兩個二級指揮中心建設,設計開發了應急管理、城市管理、經濟管理、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五大功能模塊。
工作人員向記者推演了火災處置案例。當某處發生火警,指揮中心馬上調用二維圖像系統,找到并通知距事發地點最近的消防中隊,并通知交管支隊按照系統規劃出的最近路徑予以交通保障;同時,通知公安部門做好火災現場的治安維護工作。消防中隊抵達現場,指揮中心用三維圖像找到最近滅火資源,提示消防隊員是否有潛在的次生危險源和最佳滅火路徑;指揮中心找到并通知最近的“120”急救站,提示其按照交管部門保障的最近路徑前往救援和送往相應的醫院救治。“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統一指揮是保證應急事件快速、協調、妥善處置的關鍵。”區科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智慧和平”點亮了城市的眼睛,啟動了智慧城市的大腦。這讓城市管理有了質的飛躍。據了解,和平區還將不斷開發新的功能,三年內建成全區政務云平臺和大數據服務系統,打造成為應急救援的指揮平臺、創新管理的技術平臺、提升服務的智能平臺、提高效率的監督平臺。(作者 宋德松 通訊員 孫祥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