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3000萬次按壓
徐州夫妻用愛延續兒子生命
面對不能自主呼吸的兒子,24小時輪替、3年來3000多萬次按壓輔助呼吸……王秀珍、邵明才夫婦為了身患進行性肌肉萎縮癥的兒子邵達,用不離不棄的執著譜寫了一曲生命的贊歌。這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大許鎮邵樓村平凡的農民夫妻,以平凡而偉大的愛努力延續著兒子的生命。
“我要為兒子撐起一片藍天”
王秀珍夫婦每天要給邵達擦洗身體、按摩四肢。在他們精心照料下,邵達從沒有生過褥瘡,房間也沒有任何異味。王秀珍在院子和房間里都擺上綠色植物,在墻上貼上很多裝飾畫,門上也掛上各種小裝飾。夫妻倆用一種樂觀豁達的生活方式影響著兒子的性格。
邵達臥床期間熟讀了父母買來的《上下五千年》、《名人傳記》等書籍,現在他通過手機上網記錄自己的心情。邵達熱愛詩歌,在專為母親寫的詩《夜晚的付出》中,他表達出自己的心路歷程:“放棄的瞬間,曾腦海浮現,放棄堅持疑兩者之間,現在的局面猶秋天落葉,緩緩飄下留著思念。”
王秀珍夫婦3年堅持24小時幫兒子按壓輔助呼吸的事跡,在網絡上引發了熱烈反響。網民“水中月_87021”說:“父母太偉大、太無私了!”網民“舞蹈的蘿卜”說:“向頑強的生命致敬!向操勞的父母致敬!”
大許鎮鎮長朱方利介紹,鎮政府已為邵達辦理了低保和重殘補助,每個月的補助和護理費一共有320元,現在正在爭取為他們全家辦理低保。
社會各界也紛紛前來探望和捐錢捐物表達對邵達一家的支持。徐州市慈善總會在中秋節為邵達送去了價值數萬元的呼吸機、護理搖床等設備。
王秀珍說,每個人的幫助她都要去感謝,談起對未來的打算,她說:“最希望有新的醫療科技看好孩子,看不好也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延續孩子的生命,這是母親應盡的責任,我要為兒子撐起一片藍天。”據新華社
不拋棄不放棄 共同面對磨難
9月24日,徐州大許鎮邵樓村一間普通民房中,24歲的邵達向左蜷縮著身子躺在床上,母親王秀珍站在一旁用平緩均勻的節奏按壓著邵達胸口,睡著的邵達微微張開的嘴唇,跟隨著母親按壓的節奏一開一合地呼吸著。
“兒子6歲那年,一次在學校準備爬樓梯時突然感到自己雙腿癱軟,連一個臺階都跨不上去。后來兒子就經常雙腳無力,自己和丈夫一起帶著兒子到徐州各大醫院檢查,最后醫生都給出了同樣的結論——進行性肌肉萎縮癥,而且這個病治不好了。”王秀珍對記者說,“我們不甘心,就帶著兒子邵達跑遍南京、上海各地的醫院診治,結果醫生都說治不好了,有醫生還說孩子最多只能活到18歲。”
醫生的斷言并沒有改變夫妻倆讓孩子好起來的愿望,他們對孩子隱瞞了病情,繼續帶著兒子四處求醫,并把孩子活到18歲作為家庭的一個目標。
“我跟兒子說,先好好上學,等到18歲以后,就可以做手術,然后病就可以治好了。”王秀珍說。夫妻倆精心照顧著兒子,然而邵達12歲那年病情突然加重,不得不輟學回家休養。
在家期間,邵達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肌肉萎縮病癥的介紹,他第一次向母親歇斯底里地發了脾氣,王秀珍只能含淚告訴他實情……知道實情后,邵達的脾氣變得暴躁,經常向父母發火。王秀珍夫婦心里難受,但仍是默默承受著笑臉以對。
3000多萬次按壓 我們一同呼吸
在王秀珍夫婦的悉心照料下,邵達度過了自己的18歲生日,但病情卻未見好轉,3年前的一天,邵達突然呼吸困難被送到醫院搶救,連著掛了16天吊瓶,醫生對王秀珍夫婦說,以后邵達只能靠呼吸機維持呼吸了。但是,高額的住院費用,這個家庭根本無力承擔,夫妻倆無奈只能提著氧氣袋將孩子接回家。
“當時也沒有醫生教我們這樣按,兒子睜著眼的時候呼吸會好一點,睡覺的時候耳鼻就開始發青,真的擔心兒子有生命危險,能夠延續兒子生命一分鐘、兩分鐘自己心里都會好受些。”王秀珍說,夫妻倆想起在醫院看到醫生經常用手按壓兒子胸口幫助呼吸,王秀珍試著在兒子胸口按壓,從表情上看邵達也明顯好多了,不再吃力呼吸。從此以后,王秀珍夫婦成了兒子的“人工呼吸機”,他們24小時輪流交替著用雙手每兩三秒一次、兩三秒一次按壓著,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在父母雙手中得以延續。
白天邵明才要下地干活,王秀珍就一直守在兒子旁邊按壓,到做飯時才由丈夫換班,在做完飯和家務后再接丈夫的班,這樣一直堅持到凌晨3點,交給丈夫換班。王秀珍每天只有3小時睡覺時間,到早上6點她又得起床接丈夫班。
“凌晨的時候是最困的,按的頻率稍不正常小孩馬上就會不舒服,為了清醒,我就咬自己的手,我這個手上都是牙印子,我們大人無所謂,能減輕兒子痛苦就好。”王秀珍說。
記者注意到,王秀珍手臂上布滿了牙印,關節處也因為長時間受力變成了黑褐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