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我希望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昨日,長沙好人閆利毛對記者說。余志雄 攝
“也許我捐的東西微不足道,但希望通過自己的綿薄之力,給需要幫助的人帶去一點生活的希望。人在困難的時候就是希望看見一點光。”
活到多少歲,我就捐到多少歲,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多幫就多幫幾個人。”昨日,在開福區硯瓦池社區67歲老人閆利毛簡陋的家中,老人說出了這個樸素愿望。她節儉到每天只用5元生活費,卻每年捐款近兩萬元幫助他人,愛心感動了很多人。
每天只用5元錢 剩余退休金全用來助人
“我做的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昨日,記者來到閆利毛老人家,老人的住房是一套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宿舍,面積不到50平方米,床鋪桌椅老舊,好些地方還有破損。鄰居說,娭毑生活非常節儉,甚至可以說是清苦,每天生活只用5元錢,其余的退休工資全部拿出來捐給了他人。
今年1月,老人從《長沙晚報》“手足情深”愛心暖冬活動報道中,得知一些山區孩子小手小腳被凍傷,生活窘迫,她毅然捐出4000元存款。她說,后人都勝過她,留錢沒什么用,還不如給孩子們送去希望。
今年5月22日,為了給湘西貧困孩子建電腦教室,她和孫子一起捐出萬元存款;8月21日,為懷化靖州寨牙大火中失去家園的孩子,她又捐助近2000元。
花3小時冒雨捐自行車
今年9月10日,閆利毛從本報報道得知,長沙一些留守兒童的心愿是擁有文學名著、自行車等。她連忙從家里找出60多本書籍和孫子留下的自行車,準備給孩子們送過去。因為東西太重,需要送到10多公里外的勞動東路長沙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瘦弱的她根本無法一次運送,但又不想麻煩別人,更不想花錢托運,她決定自己分多次送過去。9月中旬,她首先提了兩大袋書送過去。9月24日下午2時許,她準備把自行車送過去,剩余的書掛在車上,共有40多斤,自身體重僅70多斤的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車子搬到路上。她并不會騎車,只好推著走,當時正下著雨,因為一只手推車太費力,她索性不打傘,兩只手推著自行車走。
就這樣頂風冒雨,她將車推到附近的公交站,轉了兩趟車,再走了20多分鐘,才到捐贈地點。閆利毛說,她用了3個小時到那兒,頭發全被雨水淋濕。
聽說有孩子需要溜冰鞋,第二天,她又到商場買了一雙溜冰鞋送過去。
希望有生之年能多幫幾個人
“過中秋時,兩個女兒一共給了我2000元現金和1000元購物卡。那些購物卡夠我生活幾個月了,我又可以把省下的2000元錢捐給有需要的人。”閆利毛說。
鄰居勸她說,年紀不小了,多留點錢買點好吃好穿的,別太虧待自己。老人說,人老了多吃點素菜好。記者勸她,捐資助學,做好事有心就行,量力而行。老人說,她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做好事,另外,家人一直在背后支持她,她過得很好。
“看到別人有困難,我都想盡力去幫一把,心里才會覺得安心。”閆利毛說,“也許我捐助的東西微不足道,但希望通過自己的綿薄之力,給需要幫助的人帶去一點生活的希望。人在困難的時候就是希望看見一點光。”
幾十年前,她家里生活非常困難,在那個時候,有很多好人給她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她心里一直掛念著這件事,現在退休了,條件也允許,就想盡點義務將愛心延續下去。
“我現在已經67歲了,能活到多少歲我就捐到多少歲,我走后,我希望我的子女、孫兒們,將這一份愛心一代代傳下去。”閆利毛說,最近她一直在想,希望身后將自己的眼角膜捐獻出去,幫助失明的人重獲光明。(記者 顏家文 聶映榮 實習生 陳峰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