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解說:
一張張稚嫩的面孔,一個個幼小的心靈,新學期開學第一天,作家鄭淵潔建議,教會孩子防性侵。
永州祁陽縣梅溪鎮教師管理中心主任 唐海君:
這方面就是我們整個全國的教育的薄弱環節。
解說:
國家工作人員性侵未成年人將重判。最高法副院長的表態引發關注,對未成年人權益的司法保護,如何實現最大化。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 田立文:
司法機關查處此類案件的時候存在調查取證難,定罪量刑難這樣的問題。
解說:
一個12歲的孩子被人性侵,懷孕生子,被迫休學。明明一個受害者,為什么又會淪為被告。
永州祁陽縣梅溪鎮 居民:
這個小女孩是個罪犯。
解說:
《新聞1+1》今日關注,防性侵,重要的第一課。
評論員 白巖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從昨天到今天,媒體上的標題最多的出現頻率的一個關健詞就是第一課。開學了,所以大家都在關注第一課,第一課有的在講夢想,有的在講安全,有的請抗天員,有的請社會知名人士,還有普通人等等等等,在這樣的一種氛圍之下,我們也要去關注,防止性侵害要不要成為開學的第一課。當然這是個問號,今天《新聞1+1》在今年的開學之后的第一期節目,我們來關注一下這個話題。
解說:
敬個隊禮,伸個懶腰,打個哈氣,睜大好奇的眼睛,這是孩子們即將開始的新生活。新學期,很多孩子們走進校園的第一課并不是課本里的知識,在南京夫子廟小學,為了讓孩子在人生啟蒙階段先學做人,學校在夫子廟舉行了一場新生開筆禮,北京七一小學的開學典禮,同學們則在老師的帶領下完成了他們的夢想之船。
而在上海,更看中的是學生的安全,昨天上海的中小學生們就領到了一本歷時三年編纂而成的教材,公共安全行為指南,安全教育成為了孩子的必修課,這也是全國首個省市將安全教育納入課程體系,排入課表。孩子成才安全是大事也是前提。近日童話大王、著名作家鄭淵潔也在微博中倡議,開學第一課應對全國小學生進行防性侵教育,今天上午他則前往北京亦莊實驗小學參加了學校的開學典禮,并給孩子們上了一堂防性侵的開學第一課,而在其發起的是否要進行防性侵教育投票中,有一萬一千多人表示贊成,占到投票總人數的97%。
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被性侵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今年來自光明日報的報道說,統計數據顯示,農村留守兒童是性侵害的主要受害者。今年7月發生在湖南某地12歲的女孩遭性侵懷孕生子的新聞就曾引發全社會的震驚,在事發地受害女孩就讀的小學,心理專家曾召開過一個小型研討會,試圖了解當地防性侵教育的情況。
永州市某縣中心小學學生家長:
在家里平時也對她進行了一些教育,說不能單獨去男老師的辦公室,如果學校能夠做得到的話,盡量安排女老師當班主任。
解說:
研討會上心理專家劉鳳琴還帶來了北京師范大學研發的性教育讀本現場發放,面對這個話題,學校的領導坦誠,他們在日常的學生教育中防性侵教育很難開展。
永州市某縣中心小學老師:
不知道從何下手,你又不敢講,講了又怕出現一些亂子,家長也不能解釋,講淺了也不行,起不了作用,講深一點這個度很難把握。
解說:
我們走訪當地農村發現,家長們對孩子防性侵教育的啟蒙時間,以及教育方式也一樣困惑。
永州市某縣學生家長:
怎么說呢,不是說要教她怎么,有些小孩兒自己都有一種本能,她都有知道。
永州市某縣學生家長:
她現在才3歲多,長大一點,等到五六歲就要跟她說。
解說:
不,我不去,這是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舉辦的圓夢女孩志愿行動阜南行系列活動上,一位當地農村小女孩在課堂上面對志愿者扮演的壞叔叔引誘時,堅決喊出的話,但是校園里防性侵教育卻是任重道遠。
評論員 白巖松:
防性侵當成開學的第一課,它反映了一種態度,在這種態度里頭,有擔心、有憤怒、有期待也有責任,因此非常非常理解。但是具體開學之后是不是真的防性侵就當成真的第一課,那我覺得接下來要做非常細致的工作,包括大家一起的討論。
第一個,他從一年級就開始講嗎?如果要是新入學的小學生,第一堂課真的上的就是防性侵,那可能很多人又會投反對票,是不是應該講講其他的,然后隔幾天之后再去講這一點。另外幾年紀開始講合適,怎么去講,家長和學校又該如何分工等等。社會是否需要有一種從教育大的體系當中把它列入其中,我覺得這個都需要思考,因此防性侵作為開學的一課,可能很準確,是不是作為第一課,那正好是可以引起大家思考的一個過程。
因為接下來我們要做很多的細致的調查和理解,我覺得把安全當成第一課,可能更靠譜,這個安全是個更大的概念,防性侵是其中的一點。具體到研究下來的時候,我們來看,現在把學校應當對未成年學生進行防范防性侵教育,增強其防范防性侵的意識和能力,正式納入到地方的法規里頭是今年的廣州,這還是一個剛剛的開始,但是在這一點上,廣州作為改革的前沿又走在了前頭,非常值得贊一下。
接下來我們要詳細的研究,全國婦聯對300多個兒童防性侵的跟蹤發現,有68%案件發生在熟人之中,比例相當高,而且此類兒童性侵案件持續的時間長,平均在4.8年左右,真夠長的,那么這種危害也就更大,這些案件也就頻頻發生也就說明了,家長教師還有跟兒童密切接觸的人員,都沒有形成基本的兒童保護意識,他就沒覺得這是紅線他就敢去湯,沒覺得是高壓線他就敢去碰。
接下來看北京青少年法律研究中心搞的調查,14周歲以下,從2005年至今一共40起案件,結果發現性侵害中八成為熟人作案,比剛才的比例還高,公職人員居然占到了45%,這一點很讓人臉紅。歲數大的比例也極高,年齡超過43歲的近七成,這里有很多值得分析的地方,施暴者的雙重人格現象比較嚴重,也就是一方面在犯罪,另一方面可能容易讓孩子覺得,這爺爺又很和善,或者怎么樣。因此在這一點上,一方面要給孩子做足了防止性侵害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如何讓大人意識到這是高壓線,這是紅線不能碰,法律就要起到作用。最近我們聽到法律這方面非常嚴肅的聲音。
解說:
這是一組看上去極其沉重的漫畫,當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一再上演,全社會都在發問,現實中我們究竟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保護孩子。
就在上周四最高人民法院舉行了一場閉門座談會,而主持這場座談會的是最高法副院長黃爾梅,作為最高法現任的唯一一位女性副院長,黃爾梅將座談會的主題指向了性侵犯未成年人犯罪。黃爾梅表示,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權益司法保護事業取得了很大進步,保護力度日益增強,但是奸淫幼女、猥褻兒童、強迫未成年少女賣淫等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犯罪時有發生,對此她特別強調,要堅持依法對這類犯罪從重處罰,特別是對未成年人負有監護、教育、培訓等特殊職責的人員,國家工作人員實施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進入學生宿舍強奸未成年人的,以及具有性侵犯罪前科的累犯,該重判的要堅決依法重判。黃爾梅副院長的表態立刻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
田立文:
司法機關查處此類案件時候,存在著調查取證難,定罪量刑難這樣的問題。另外,司法機關在懲處此類犯罪之后,也存在著失之以輕,或者打擊不力等問題。
解說:
那么,面對這一現狀,司法又應當如何保持對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壓態勢,完善法律成為司法界內外共同的呼吁。
田立文:
當前處理這類案件時候,立法中也有不盡完善的地方,幼女作為犯罪對象的刑法條文僅有兩個,一個是嫖宿幼女罪,一個是強奸罪,嫖宿幼女罪判處是5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強奸罪判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直至死刑?梢娺@兩個罪規定的刑法差距很大,我們也建議立法部門對性侵幼女犯罪進行深入研究,整合統一相關法律條文,也可以設立性侵幼女罪專門發條,以體現對幼女的特殊的司法保護。
解說:
來自新華社的報道說,最高法院目前已經在起草依法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等相關司法的政策性文件。
評論員 白巖松:
其實我們回到上周四最高院,他的會上強調的我們看他的理念,你很容易在這里找到這樣的字眼,“最大”“從重”還有“重判”,顯然要把這個問題放到很高的層面上去解讀,所以才要強調最大,接著就是從重形成一種巨大的威懾力,要拉起這樣的一根紅線。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要連線中國政法大學的教授,皮藝軍,皮教授你好。
皮藝軍:
你好。
評論員 白巖松:
您怎么理解高院開的這個會,尤其你看這一條在重判的時候,特殊職責的人員國家工作人員,像教師等等,國家工作人員實施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該重判的要堅決依法重判,您怎么看待高院的表態?
皮藝軍:
一個公職人員和一個社會青年他們同樣犯了性侵做,公職人員首先違反的是職業道德,再一個就是違反了國家法律。更重要的是這些所謂的性侵兒童的這些案件,都在于他們這個群體是最有利于接觸孩子的,而且他們管理孩子的職權,所以在這里面,如果是一個壞人對一個孩子侵犯是一對一的,可是一個校長、一個老師利用職權他所侵害的女生可能是不計其數。所以我認為從這一點說對他們應該是從嚴。
評論員 白巖松:
皮教授,其實非常重要的一點,法律如何給全社會一種警示,說這是高壓線,未成年人,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要對他們下手,你碰就是要把自己墊這,而且是最嚴厲的。我們注意到一個信息,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正在起草的,依法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等相關司法政策性文件,8月30號最新的消息,您覺得之所以他們在干這件事是要補我們法律一些什么樣的漏洞?
皮藝軍:
我們國家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已經制定很多年了,它的效用也是很明顯的。但是有一個比較大的一個遺憾就是它的可操作性不強,所以在這里面我們想做的事情是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怎么樣把這種原則性的保護,變成了專門性的保護,把這種所謂的倡導性的保護,變成可操作性的保護,我想高院的做法他在這一方面是要提高法律的效率和他的針對性。另外還有一個,對于我們全世界、全社會的公民兒童保護意識的一種提升。
評論員 白巖松:
皮教授,這些天一直在困惑這樣的事情,咱們不是沒有未成年人保護法,有,而且在法律上來說,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時候,相關的比如說判決也應該是從重的,但是為什么這么多年過去,全社會依然沒有形成面對未成年人犯罪是一條紅線,誰都不敢碰這樣的一種全社會的主動意識呢?
皮藝軍:
這種倡導性的法律它有個問題就是說,當我們違反了這條法律的時候,我們怎么樣去處罰。比如說我們向未成年人出賣煙酒,當我們賣了它以后,我到底是誰來處罰,我們向誰報案,當一個孩子如果是受到侵害或者是性侵以后,我們除了公安機關,我們還向誰去申訴、去報案,這里面都存在著一個對法律的可操作性問題,而且從性侵來說,他的最重要的特點,非常隱秘,他是被他所親愛的人,或者是他最親近的人,他最敬仰的人所侵害的。而且在這里所暴露的,而且作為孩子來說,他的心智不成熟,他跟成年人受性侵,所做的反應是截然不同的,他在里邊能夠暴露出來的只是非常一小部分,大部分還都是水底小下的冰山,很多的性侵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后都不敢披露這種現實,這段痛苦的經歷。所以這一點是非常特殊的,我認為有必要做專門法規,有針對性地進行。
評論員 白巖松:
為什么我們要特別關注法律這方面的保護,因為法律作為整個社會道德的最低的這樣一個底線,你要不守住這條底線的話,再逾越它,那我們就不敢想象它的后果會是什么樣。接下來透過一個案例,其實面對對未成年人的性侵害,我們要思考的事情還有要防范和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
解說:
在慈善組織的幫助下,12歲的思思不得不前往一個陌生的城市去繼續自己的學業。歷經被性侵犯、懷孕生子、被迫休學后,重新回到一個陌生校園的思思,又會有一個什么樣的未來呢?
電話采訪 思思:
我在原來的學校,怕別人指指點點的,在這里讀書很陌生,爸爸媽媽能不能來照顧我,我也不知道怎么辦。
解說:
心理專家劉鳳琴親自為思思聯系了學校,我們也希望她可以幫助這個飽受創傷的孩子慢慢地康復。
北京紅楓心理咨詢中心首席心理專家 劉鳳琴:
如果難過像一個人站在面前,還會說什么?
思思:
杯水車薪。
解說:
一個月前,當劉鳳琴:第一次為思思做心理輔導時,孩子用了四個形容詞來表達自己的內心。忐忑不安,杯水車薪,語重心長,囫圇吞棗。自畫像思思畫了有很多黑種子的向日葵,而小學生情緒適應量表心理健康量表的現場測試結果,讓接觸過很多性侵害的劉鳳琴感到吃驚。
劉鳳琴:
(結果顯示)她總感覺自己做錯了事或犯了什么罪,還有我的罪惡是不可饒恕的,大部分時間我覺得我還是死了好,這個孩子已經到了非常危急一個時刻。
解說:
一個12歲孩子不僅遭到了性侵犯,而且為了證明是何人所為,家長又做出了一個極其不可思議的決定,讓思思生下孩子,盡管性侵思思的犯罪者最終受到了法律的懲罰,但是這一事件卻讓思思一家陷入了無法想象的困境。
思思:
(嬰兒)愛笑,愛和人講話。
記者:
(生孩子)有沒有想過對女兒的身體和心理對她的傷害?
永州祁陽縣梅溪鎮 李春生:
這個我考慮是考慮了,考慮之后,這個生命反正是一個人帶來的,沒破案生下可以(留個證據)。
記者:
你自己是不愿意(生孩子)嗎?
思思:
對。
解說:
由于思思一直在指認存在多名對她實施性侵的犯罪嫌疑人,但是除了生下孩子所得到的DNA鑒定結果,思思無法提供更多直接的證據,所以當地警方對于思思的指認也一直未采取立案調查措施。這樣的僵局讓一個12歲的孩子在當地已經無法繼續生活下去。如今受害者思思在村里不僅很難獲得同情,由于她更多的指認,家人反而成為了被告,被指認的人以侵害名譽權把思思父親告上法庭,要求賠禮道歉。
記者:
這些書現在放這么長時間,你還翻過嗎?
思思:
沒有。
解說:
記者見到的思思大多數時間不敢出門,不僅有人罵她影響聲譽,還有村民表示要趕走她全家。
永州祁陽縣梅溪鎮 村民:
這個小女孩是個罪犯,不是強奸,你們不知道,具體來說,她是(跟老頭)合奸,一點都不可憐,她誣賴很多好人。
記者:
聽說有人還想把他們家趕走是嗎?
居民:
是。
記者:
您聽到過嗎?
居民:
我也聽說過,昨天晚上打電話給她,嚇唬她。
解說:
思思很孤單,孩子生下后沒有老師和同學來看她。
思思母親:
(嬰兒)還是很乖的,對她很親的。
記者:
那(有人)收養之后,以后你會想見她嗎?
思思母親:
會。
評論員 白巖松:
小思思今年5月12歲,她生下了一個女孩,然后她指認在去年6月份的時候,有她的幾個老師對她實以強奸,最后生下這個孩子之后,經過公安的DNA鑒定又發現是一個74歲的老人,是這個孩子的父親,但是這一下子就壞了,因為被他指認的人就會認為,這個孩子的父親是他,因此你完全是誣陷等等等等,這個孩子,小思思陷入到另一種絕望當中,其實這也非常讓人去困惑,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不僅僅只有關鍵的那一個DNA鑒定是這個孩子的父親,接下來這個大環境該怎么樣去改變。這一個問題也要連線的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皮藝軍,皮教授你好。
皮藝軍:
你好。
評論員 白巖松:
你看面對未成年的性侵害,不僅僅是判的那一下,判之后社會救助各方面似乎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您的這種經驗,包括您的感觸和思考是什么?
皮藝軍:
我們現在我們所謂的福利機構,比如說福利院所救助的孩子是棄嬰和孤兒,甚至他都不收殘疾幼兒,所以這里邊這些父母不能夠承擔監護義務,或者是不能轉移監護權這些孩子,現在好像沒有什么專門的機構。所,以這里邊我想的是,是不是能夠在我們體制不能夠解決的問題這種前提下,是不是能夠動員社會機構,社會力量。比如說民間組織和NGO包括大學生,包括社會工作者,在我們國家這個社會資源在這方面的缺乏是非常嚴重的,我們中國的社會工作者要為一千個民眾對象服務,這里面的缺口是巨大的,我們現在是20萬人,可是我們希望能達到的是,幾年之后應該達到300萬社會工作者。這里邊,我們這些孩子到底由誰來救助,我們體制肯定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我們體制外的力量應該接入,這是一個基本的一個出路。
評論員 白巖松:
好,非常感謝皮教授給我們帶來的解讀和建議。其實在說到對孩子的這種性侵,整個這樣的犯罪,讓所有人都會感到非常非常難過,但是再往深去想,這是一種對未成年人的相對極端的犯罪,但是我們整個的土壤呢,在保護未成年人的意識上,我們整個社會是否足夠成熟。比如說,一個已經持續了半年的涉及到未成年人的這輪奸案,我們可以看到,你不管怎么樣去說她的父母,你都可以有這樣的自由和權利,但是這個孩子的名字、這個孩子的頭像,在整個半年尤其前半段的時間,大量地出現在媒體上,這是不符合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但是我們包括媒體在這個方面,都不以為然。
另外,今天采訪河南高原田立文副院長他有兩點,我覺得說的非常的好。他說第一個,我們未成年人保護法,他的職責過于原則和宏觀,真正在落地的時候,比如說隱私保護合各方面的時候,他缺乏相關細則,因此很缺抓手。第二一點他的提醒也非常重要,在我們的政府機構里,并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面對保護未成年人,我們的教育、團委、婦聯好像都管,但是又好像誰都不管,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