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6月—7月,全國第五次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全面開展,圖書館迎來了四年一次的考核。那么,圖書館特別是基層圖書館發展面臨哪些難題,又該如何更好挖掘圖書館潛能?
我們國家每3.7天就有一個新館開館,本世紀初,第一個10年,僅公共圖書館就保持了這樣一個節奏,這兩年還出現了面積10萬平方米左右的湖北省館、遼寧省館和廣州市圖書館,還有6萬多平方米的區級的浦東圖書館。
分館圖書按年度進行區域性流動,迅速改變了全省基層圖書館資源匱乏、服務落后的危機局面。截至2012年11月,共建立了57個流動分館、16個流動站。
每個縣都有公共圖書館
走進長春少年兒童圖書館,一股溫馨、親切的氣氛撲面而來。親子閱讀室,不但有漂亮的讀本繪本,還有給低幼孩子們準備的積木、玩具。超星PAD和超星一體機區,孩子們在移動終端上獲得了數字圖書的體驗;多功能放映室,動畫片《花木蘭》不時引發孩子們陣陣笑聲,連圖書館內的餐廳都擺滿了小木偶,充滿了童真和趣味。
館長尹振安說,改造后的長春少兒館于2012年12月18日開始投入使用,秉持著“人性、公益、開放、便捷”的理念,寬敞明亮的借閱大廳,豐富便利的文獻資源,清新優美的背景音樂,開展了小小圖書管理員、小讀者采選團、計算機培訓等活動,都受到了小讀者和家長的喜愛。“我們在標志牌、提示語、自動還書箱、LED電子屏幕、愛心雨傘和衛生箱、沙發等細節都精益求精,這都是本著對圖書館事業的激情和愛。”尹振安說。
這是我國圖書館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2011年圖書館的免費開放,圖書事業更是進入了迅猛發展期。“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每3.7天就有一個新館開館,本世紀初,第一個10年,僅公共圖書館就保持了這樣一個節奏,這兩年還出現了面積10萬平方米左右的湖北省館、遼寧省館和廣州市圖書館,還有6萬多平方米的區級的浦東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館長吳建中說,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推動下,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確立,并逐步完善。為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根據文化部最新統計數據,2012年,全國共有縣級以上獨立建制的公共圖書館3076個;全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達7.89億冊(件),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書0.58冊,比2007年增長49%;各級財政對公共圖書館財政撥款總數達93.49億元,其中購書專項經費14.13億元,人均購書經費1.09元,全國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達4.34億,文獻外借冊數達到33191萬冊次。
近日發布的我國圖書館界第一份綜合性研究報告《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報告2012》更是指出,縣縣有圖書館的目標基本實現,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基本形成;文化部、財政部撥專款支持圖書館向社會免費開放;啟動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加快建設覆蓋全國的數字圖書館服務網絡;第一個公共圖書館服務國家標準《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正式發布;手機圖書館、24小時自助圖書館等新的服務形式發展迅速;總分館、流動圖書館、圖書館聯盟等多種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模式日趨成熟;圖書館新館建設持續升溫,出現了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平、堪稱城市標志性建筑的圖書館。
但報告也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平均每44萬人才擁有一所公共圖書館,平均每3201平方公里才擁有一所公共圖書館。國際圖聯規定,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量應為1.5冊到2.5冊,而2011年我國人均擁有圖書僅為0.52冊,其中,人均擁有圖書最高的地區(2.94冊)與人均擁有圖書最低的地區(0.19冊)之間,相差達14.5倍;人均購書費最高的地區(7.65元)與人均購書費最低的地區(0.27元)之間,相差達27倍。公共圖書館資源總量的不足與配置的不平衡,使免費開放效益的發揮受到局限。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一些基層圖書館辦館條件相對落后,資金短缺,藏書量少、新書不足,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傳統和現代、紙質和數字融合
今年,文化部開展全國第五次縣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對全國縣以上公共圖書館進行了評級。針對經濟不發達地區圖書館的困境,評估組呼吁,需要將圖書館事業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政府效能和績效考核體系,建立常態化公共圖書館經費保障機制,將全省市、縣公共圖書館購書專項經費、數字圖書館建設等業務經費以及人員開支、設施設備購置與維護等日常運行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以保證各級公共圖書館正常運轉和可持續發展。同時,需要建立經費投入的評價機制和監督機制。
相關負責人指出,評估的不僅是圖書館,更是評估當地政府。希望通過評級,加大政府重視,推動各級公共圖書館的設施建設、經費投入以及內部管理、業務建設和讀者服務等各項工作的提高,真正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發展的目的。
如何在經費并不充裕的情況下,挖掘潛力,發揮圖書館的效能,也成為經濟不發達地區圖書館需要面對的難題。針對全省基層圖書館嚴重落后的現實,2007年起,黑龍江省圖書館陸續在全省邊境縣、貧困縣圖書館和重點旅游景區、邊防部隊、農墾分局簽約建設流動分館。統一建設各分館的自動化集群管理系統,每年為各分館配置3500冊新書和10TB的數字資源,分館圖書按年度進行區域性流動,迅速改變了全省基層圖書館資源匱乏、服務落后的危機局面。截至2012年11月,共建立了57個流動分館、16個流動站。
即使在資金相對充裕的經濟發達地區,吳建中指出,盡管我們現在還處于圖書館蓬勃發展的好日子中,但高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必須適應如何在低增長或者零增長的環境當中過緊日子。要用緊日子的方式來過好日子。
以浙江杭州為例,近年來,杭州市圖書館通過構建“藏書于民”大流通體系,市、縣、區圖書館應該和鄉鎮、街道、社區、農村圖書館形成一個體系,讓書流通起來,實行“無門檻”開放政策,將圖書館打造成城鄉一體“第三文化空間”,成為社區居民就近享受文化熏陶的重要渠道,
“在傳統和現代交融,紙質和數字交融中,圖書館更要結合實際,找準定位,盤活資源。”江西省文化廳副廳長王曉慶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