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香港星島日報資料圖
21日消息,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港府“零雙非(嬰兒父母均非香港人)”政策落實后,“單非”(嬰兒父母一方為非香港人)孕婦仍可在香港私院預約床位分娩,不過有內地商人五年前于香港投資650萬元(港幣,下同)移民香港,取得香港身份證,但卻發現其“單非”太太不能在港預約床位,因為他并非香港永久居民,也非持單程證入境,不符合香港衛生署有關“單非”定義,令他大感受騙。
經投資移民到港而取得香港居民身份證的內地商人陳先生(化名),五年前透過銀行投資逾650萬元,在港買股票、樓宇等,從而取得香港居民身份證。
他數日前帶同已懷孕逾二十周的內地妻子到港,經私家醫院診治取得轉介信后,本欲到私家醫院預訂床位,他和妻子走訪嘉諾撒、港安、浸會、養和及仁安等多間私家醫院,預約都遭到拒絕。
非單程入境 不符定義
他引述當時醫院稱陳并不是永久性居民,故其妻不能預訂分娩床位,當陳先生向院方表示曾詢問過入境事務處的職員,其妻可預約床位時,院方卻向他表示入境處不是他們上級,衛生署才是,他們只據衛生署的指引辦事,令陳先生無奈帶同妻子返回深圳。
香港《星島日報》向養和醫院和浸會醫院查詢,兩均指出,私院接收的單非孕婦,其配偶需持有有效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或同時持有香港身份證及單程證。衛生署回復指去年8月已經公布上述安排,據了解,由于透過投資移民計劃來港的港人不是通過單程證來港,故此他們不能向私家醫院出示單程證,不可以“單非”身份預約床位。
投資多年 深感受騙
陳先生慨嘆:“投資那么多,有被人騙的感覺。”他本來選擇讓妻子到加拿大分娩,但他認為香港較近,且印象較好,故才選擇讓孩子在港出生,面對妻子胎兒即將屆滿二十八周,陳先生因取不到“預約分娩服務確認書”而十分彷徨,恐妻子會被拒絕入境,屆時便白白浪費了多年來的投資。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張達明表示,只要有香港定居權利的人士,其內地妻子應可在香港的私家醫院取得分娩床位的預約,不是只有永久性居民才有此權利。
“雙非”指夫妻皆非香港居民,“零雙非”政策規定,所有香港醫院均不會接受非香港本地孕婦的分娩預約。而丈夫為香港永久居民的“單非”孕婦可赴港預約私家醫院分娩。后來港府又宣布,丈夫持單程證赴港但未成為永久居民的內地孕婦,也可赴港產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