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今天是5月20日,520諧音“我愛你”,這么煽情的數字自然又成了不少商家造節的好日子。逢節必促銷,無節創造節,中國商家“造節”近幾年頗為流行,如“雙11”、“618”和“815”等等。
四個季度里隨處可見轟轟烈烈的“造節運動”,對于“節”的盛宴,有人喝彩,有人詬病。那么,其他國家是否也有這種“造節文化”?在日本,除了一年一度的214情人節,還有一個日本人獨創的白色情人節,這個節就是商家創造的節日。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給我們介紹了一下日本商家創造的節日。
黃學清:日本公眾假期的節日很多都是外來的,比如說萬圣節、圣誕節、母親節、父親節和情人節,這其中由日本獨創的最著名的就是3月14號白色情人節,是1980年由日本糖果業的聯合會提議發起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糖果食品的消費。據統計,情人節的經濟效益是1300億日元,白色情人節是1200億日元,一到節日就是日本商家促銷的好時機,一般提前一個月商店就開始在進門的醒目位置擺放適合做節日禮物的商品。
如果趕上情人節前到日本,會看到所有有食品出售的地方都在賣巧克力,有一種巧克力鋪天蓋地的感覺。網店也會打出很多廣告,但是在過節前和當天打折的情況并不多,節日過了,一些食品類的商品會打折處理。日本人送禮很少送貴重的禮品,只是表達一下心意,比如包裝精美的糖果、一塊手卷、一條領帶、一雙襪子等等,這些最常被商家擺在節日禮物柜臺。過節的機會可以讓人們表達一下心意,所以在各種節日時購買禮物也成為了日本人的一種生活習慣。
在美國,商家創造的節日也不少見。比如:母親節、父親節都和商家有關。全球華語廣播網美國觀察員龐哲介紹了美國的情況。
龐哲:民眾認為國慶節、勞工節、復活節等以外不具有歷史意義的節日的真正意義是商家為了賺錢,祖父母節、天天日節、老板節、秘書節,有人認為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也都是商家要賣卡片、鮮花、禮品等等而設立的。母親節是在1872年女權運動時提出來的,1914年,美國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宣布母親節成為官方的節日。而父親節則是一位名叫布魯斯·多德女性在1909年教堂慶祝母親節時提出父親也應該被認可和感恩,所以應該有自己的節日,但是直到1972年這個節日才被官方認可。天天日則是因為俄亥俄州一位慈善人士對有病的小孩子發散糖果之后,被公眾認為應該是一個公共節日。
而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想通過造節撬開顧客的腰包,卻并不那么容易,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了澳大利亞的情況。
胡方:在澳大利亞真正能夠掀起購物狂潮的通常是每一年的財政年結束,以及圣誕節的時候。澳大利亞沒有什么諧音的節日,可能是因為澳大利亞的節日本來就太多了,作為一個移民國家,整個澳大利亞忙于過各種國家和民族的節日。比如剛過完圣誕節,澳大利亞人也開始和亞洲移民一起開始慶祝農歷新年,情人節或者是其他一類的節日,雖然也值得慶賀,但畢竟是所有人都過同樣的日子,少了那么一點特殊的意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