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中國社科院19日發布的 “《中部藍皮書(2013)》指出,隨著中部地區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中部地區城市群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管理水平提升,公共服務功能強化,城鄉收入差距不斷縮小。
中部地區城鎮化進程加快
藍皮書指出,近年來,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深入推進,《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等規劃、文件的出臺和實施,中部地區城鎮獲得了較快發展,城鎮人口逐漸增多,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到2011年底,中部地區城鎮人口達到16278萬人,比2006年增加了2882萬人,增長了21.51%;城鎮化水平由2006年的39.0%提高到2011年的46.3%,增長了7.3個百分點,年均增長1.5個百分點。
隨著中部地區城鎮化的加速推進,中部地區城市群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支撐帶動能力明顯提高,已成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主要力量和重要依托。如中原城市群以占全省35.2%的土地,集聚全省44.4%的人口和58.4%的經濟總量;武漢城市圈以占全省31.2%的土地,集聚全省53.0%的人口和60.4%的經濟總量;長株潭城市群以占全省的13.3%土地,集聚全省20.8%的人口和42.3%的經濟總量;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以占全省30.5%的土地,集聚全省近50.0%的人口和58.7%的經濟總量;皖江城市帶以占全省54.5%的土地,集聚全省45.0%的人口和67.6%的經濟總量。
中部地區城鎮規劃管理水平提高
藍皮書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空間結構的優化調整,中部地區城鎮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競爭能力顯著提高。2011年,中部地區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8892.1平方公里,比2006年增加了2250.6平方公里,年均增長450.1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到16278.0萬人,比2006年增加了2882.0萬人,年均增長了576.4萬人。
伴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中部地區城市的經濟實力和競爭能力不斷增強,2011年,太原、合肥、南昌、鄭州、武漢、長沙生產總值分別達到2080.1億元、3636.6億元、2688.9億元、4979.8億元、6762.2億元和5619.3億元。
中部地區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功能
藍皮書指出,為順應城鎮化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近年來中部地區在城鎮建設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新舉措,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深化城鎮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加快推進城鎮建設。如2010年開始,河南省實施了城鄉建設三年大提升行動計劃,全力加快城市新區、中心城市組團、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五大載體建設,著力推進老城區和城中村改造,加快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保障房建設,城鄉建設加快推進,城鎮面貌煥然一新。以城中村改造為例,2012年1~6月,河南省省轄市在建城中村改造項目528個,完成拆遷1688.7萬平方米,新開工建設1682.0萬平方米,完成建設432.4萬平方米,完成投資391.5億元,同比增長了29.2%。
在投資的拉動下,中部地區城鎮的基礎設施,尤其是大中城市道路、排水、供水、供氣、供熱、供電、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信息通信等得到快速發展,城鎮面貌明顯改觀;學校、醫院、文化、體育等各種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河南城鄉統籌發展城鄉收入差距縮小
藍皮書指出,2012年,河南城鎮化發展載體建設繼續扎實推進、不斷完善,《河南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獲批實施,以鄭州為核心,省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鎮和新型農村社區互為補充、協調發展的新型五級城鎮體系初步形成。
16個城市新區規劃建設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超過1300億元;省政府已確認的62個城市組團發展全面提速;全省的180個產業集聚區建成區面積已達1508平方公里,2012年產業集聚區投資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對全省的貢獻率均超過了60%,成為市、縣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啟動實施了服務業發展載體建設,107個城市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完成了規劃評審或選址確定;啟動新型農村社區試點2300個,初步建成近500個,成為農村農業、工業、服務業發展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的有效載體。試點建設有效地推動了河南人口和生產力由分散向集中布局,集聚集約發展態勢明顯。
2012年,河南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24.94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11年實際增長了1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2.62元,實際增長9.5%。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覆蓋面進一步擴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扎實推進,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施;12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重大傳染病防控救治成效明顯;實現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全部免費開放;初步建立起了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城鎮居民醫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7.65%,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城鄉低保、農村五保等社保對象待遇連年提高。 (常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