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5月13日,第四屆“中亞太陽能開發利用技術國際培訓班”在烏魯木齊開班。 孫亭文 攝
由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主辦、新疆中亞科技經濟信息中心承辦的第四屆“中亞太陽能開發利用技術國際培訓班”13日在新疆烏魯木齊開班。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23名從事太陽能開發利用技術研究、太陽能產品生產和貿易、節能環保技術研究的專業人士將在此間進行學習與交流。
據介紹,本屆培訓班旨在讓中亞各國的專業人士更全面地了解中國太陽能開發利用技術的發展狀況,以及中國發展清潔能源技術及低碳產業的政策,特別是中國企業開發的太陽能產品。希望能進一步促進中國同中亞國家及俄羅斯在太陽能技術利用領域的互利合作,不斷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是次培訓班是繼主辦方2010、2011、2012年在新疆舉辦的第一、二、三屆“中亞太陽能開發利用技術國際培訓班”后舉辦的第四屆。三年已累積培訓了來自中亞國家和俄羅斯相關領域的專家60多名。培訓班讓來自中亞國家和俄羅斯的太陽能領域專家及企業代表不僅了解中國及新疆太陽能電源開發利用技術的最新科研成果、最新市場動態、政策法規、產品信息以及產學研結合的成功經驗,而且積極為本國生產企業尋找合作伙伴,有效促進了新疆太陽能企業產品的出口,積極推動中國與中亞國家及俄羅斯在太陽能開發領域的高效務實合作。
俄羅斯西西伯利亞農業設計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弗拉戈夫·安德烈表示,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是中俄政府改革發展道路上不可改變的進程。加強邊境合作更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加強中國同歐亞國家之間的互利合作是促進共同繁榮的重要措施。
他還說,舉辦關于太陽能技術開發利用、中亞地區太陽能資源利用和開發培訓班,為更好的了解太陽能新產品開發利用情況,以及中國在該領域進行國際科技合作發展情況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有計劃的組織該項活動,不僅加強中國同與會國之間,同時加強我們參會各國之間的科技合作。
烏茲別克斯坦自然保護國家委員會中亞區域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霍賈耶夫·馬吉德表示,在現在和將來,石油、天然氣、煤碳、鈾仍然是主要的能源來源,但是這些能源的儲量正在逐年的減少。龐大的燃料和能源資源生產造成成本增加,日益嚴重的污染,使得尋找新的能源轉換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新能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成為擺在眼前的重要問題。
“我們希望,借本次培訓之機,通過與(中國)相關政府管理部門、先進企業之間就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環保技術等問題交換切實有效地經驗,共同致力推動環保措施的實施,切實減少環境污染。我們也相信,本次培訓班將會促進中國和中亞地區該領域技術進一步發展。”
據了解,本此培訓班為期三周,安排課堂授課、車間實習、參觀考察企業等。主辦方將邀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新疆新能源研究所、新疆特變電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專家來授課。(孫亭文 許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