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美國五角大樓是德國大學和研究機構的金主”。據德國《南德意志報》25日報道,在過去幾年,美國國防部大手筆資助德國大學和研究機構,用于彈藥、爆炸物、無人駕駛飛機和防彈玻璃等項目的研究。德國科學家聯盟對此提出嚴厲批評,認為這些項目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腳”的。
報道稱,自2000年以來,至少有22所德國大學和研究機構收到美國方面的慷慨資助,總額超過1000萬美元。雙方所達成的合同均保存在美國一個公共數據庫內。此事近日被《南德意志報》和北德意志廣播電視臺的記者發現并曝光。美國軍方資助的科研項目既包括基礎研究也包括軍事研究。德國數一數二的慕尼黑大學,2012年從美國國防部獲得超過47萬美元的研究資金,以改進軍用炸藥的性能。黑森州的馬堡大學將“美國人的錢”用在研究無人機制導系統及精確制導炸彈上。
除此之外,德國著名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弗勞恩霍夫研究所、阿爾弗雷德-瓦格納研究所及萊布尼茨研究所也參與了此類項目,并獲得美國國防部下撥的經費共計110萬美元。
按照相關規定,德國大學有義務遵守和平研究的條款和承諾,科研僅用于和平目的。對此,大學和研究機構辯稱,許多研究項目屬于民用科技的基礎研究。慕尼黑大學的一名發言人稱,德國國家撥款過少,所以研究機構不得不尋找資助者。
但德國科學家聯盟認為,這些科技可以轉換成軍事用途。這些研究與戰爭有關聯,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腳”的。其實,即使“純基礎研究”也可轉化為軍事項目。薩爾州大學今年初獲得美軍12萬美元的資助,用于研究語言結構的數學處理。該項目可以應用到“監控技術的發展”等軍事領域。德國研究人員與美國國防部的合作,實際上在幫助美國提高軍事力量。《南德意志報》將德國大學和研究機構稱作“美國科學部隊”的一部分。德國科學家研制的武器,用在美國的軍事暴力中,殺死阿富汗等地區的平民。這是一種嚴重的學術和道德問題。(記者 青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