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圖為剽竊獎獎杯
日前在全球規模最大的法蘭克福消費品博覽會上,德國反剽竊行動協會公布了2013年“金鼻子剽竊獎”的獲獎者名單。“金鼻子剽竊獎”是德國設計師里多·布瑟在發現自己的設計被仿制后于1977年創立的,獎杯是一個長著金鼻子的黑色小矮人,以曝光那些憑借嗅覺、最大膽的仿制企業。他表示,一年一度的剽竊獎頒獎活動,有助于引起公眾對剽竊活動的關注,對剽竊者產生威懾,使從事剽竊生產或經營的企業信譽受損,進而抑制剽竊活動。
今年獲得剽竊一等獎的卡塔爾多哈市政工程局在明知剽竊的情況下,讓企業仿制西班牙女建筑師貝特·加麗設計的路燈,并堂而皇之地裝飾了多哈的一條街。德國著名連鎖百貨公司考夫霍夫以仿制葡萄牙系列瓷器“伊索拉”,并冠以本店品牌的銷售行為,獲得剽竊二等獎。剽竊三等獎得主德國阿道夫·維爾特公司的杰作是仿制原產臺灣的一種坡口剪刀。最雷人的是一款原產瑞士的廚房剪切機,居然被法國、日本、韓國、臺灣等地的至少7家公司仿制,他們分別獲得今年的剽竊特別獎。
據介紹,“金鼻子剽竊獎”的評選程序是:一般由被冒仿的企業帶著自己的產品、仿制產品及已開始司法維權的文件,向反剽竊協會提出“金鼻子剽竊獎”候選人建議。反剽竊協會在收到建議后,會直接聯系仿制企業,聽取他們的意見。有時,仿制企業會在這一階段收回仿制產品,或提出不是“仿制”的證據。企業只要收回仿制產品,或能證明沒有“仿制”,就可從候選人名單上除名。否則,將被列入剽竊獎候選名單。
歐盟海關的統計表明,2011年在歐盟邊界被歐盟海關沒收的冒仿產品有1.15億件,價值13億歐元,同比增加15%。盡管這些仿制產品的主要生產企業在東南亞、拉美、東歐和土耳其,但主要進口商和下訂單的企業絕大多數都在歐洲發達國家,包括德國。歐盟相關機構表示,為了逃避歐盟海關的檢查,仿冒產品進入歐盟的渠道近年出現了變化:一是利用迪拜等自由貿易區進行中轉,歐洲進口商先將仿冒產品運到自貿區,在那里重貼標簽后再發往歐洲,以隱匿這些產品的原產地;二是通過網購、郵寄的方式來逃避海關檢查。
仿制當然不僅限于消費品。德國機械設備協會對405家成員企業的最新調查表明,有62%的企業表示,其產品或零部件被仿制,每年的損失約80億歐元,威脅到3.7萬個就業崗位。有38%的企業表示,其專利受到侵犯;37%的企業表示,其商標受到侵犯。有44%的企業表示,可能不采取任何行動,因為有時候不值;41%,尤其是中小企業選擇私了。請海關在邊境上沒收仿冒產品只對規模在1000人以上的企業有意義,而愿意打官司的企業不足1/3。其實,企業也明白,不可能有“絕對保護”,只能自己盡力而已,如及時申請專利,注冊商標,謹慎選擇合作伙伴,通過技術和安全措施保護企業核心技術等。不過,有1/5以上的企業表示,目前的技術安全措施費用太高,或不能滿足其要求。
仿制早已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隨著中國仿制產品減少,德國、印度的仿制產品卻在迅速增加,德國仿制產品的市場份額已從2012年的19%上升到目前的26%;印度從2010年的13%上升到16%。中國更是仿制產品的最大受害者,有統計說,全球38%的仿制產品在中國銷售。杜絕仿制,應該從每一個人做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