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自同步小康創建示范村活動開展以來,三穗縣按照“規劃建村、產業富村、硬件強村、文明興村”的工作思路,從完善基礎設施入手,不斷拓寬村民致富路子、改觀村容村貌。小康示范村村民居住環境優美、出行方便快捷、經濟收入穩定、業余生活豐富多彩,示范村建設初見成效。
一是村民致富路子明顯拓寬。示范村結合村情民意確立了支撐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和致富發展項目,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產業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特色日益明顯。瓦寨鎮調洞村利用優越的蔬菜種植基礎條件,把種植無公害蔬菜作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發展蔬菜種植大棚37個,種植面積268畝,復種面積1000畝,蔬菜種植總收入226萬元,人均蔬菜種植收入1514元。雪洞鎮界牌村以養殖生豬和種植天麻、羅漢果等中藥材為強村項目,目前共有大型養殖場7個,現存生豬320余頭,中藥材種植面積500余畝。
二是村容村貌明顯改觀。示范村整合財政扶貧、財政獎補一事一議、危房改造、生態移民搬遷等項目資金,積極開展山、水、房、路綜合治理,改、建村兩委辦公樓、村衛生室和村文化體育活動場所。各示范村路面硬化率平均達91%(八弓鎮巴王村、臺烈鎮頗洞村達到了100%),磚房覆蓋率平均達80%(人均住房面積達35平方米),新建垃圾池41個,規范廁所、廚房、電線和污水系統改造,村莊面貌大為改觀。
三是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各示范村通訊覆蓋率、安全飲用水入戶率達到90%以上,彩電、冰箱、洗衣機等現代家庭電器基本普及,電腦、空調、小汽車開始步入百姓家庭。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5%以上,新農保參保率達到99.1%以上,60歲以上老人全部領取了養老金,社會福利事業保障有力。(張承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